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人民幣匯率或將挑戰“5”時代

2014年01月14日09:21    來源:金融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人民幣匯率或將挑戰“5”時代

  走過2013年,步入2014年,人民幣匯率是否會從“6”時代升級到“5”時代?近期市場上關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不斷發酵。市場的依據主要基於我國宏觀經濟基本面向好、短期套利資本推動以及監管層頻頻談及的“匯改路線圖”。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專家普遍表示,馬年人民幣“破6進5”雖為大概率事件,但人民幣匯率並不一定會像市場預期的那樣,快馬加鞭。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1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0950,較前一交易日繼續上漲58個基點,再次刷新匯改以來新紀錄。受美聯儲QE縮量推動美元指數有所走強,預計年內按貿易加權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仍將小幅升值﹔此外各種套利“熱錢”流入境內、中美利差仍將保持較高幅度、貿易順差仍將持續以及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推進導致人民幣資產持有動機和願望提升等因素都增加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主管溫彬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市場對人民幣做多預期強烈,人民幣匯率具備挑戰“5”的潛力。首先,全球經濟增長日漸明朗,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具有持續性,我國外部需求也會因此變暖。尤其要關注美國經濟增長動力能否在今年實現從企業和房地產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轉變,如果順利,我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有望擴大,並推動人民幣對美元的進一步升值。

  其次,金融套利交易仍是當前推動人民幣升值的重要因素。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流動性持續緊張,無風險收益率持續走高。目前,中美兩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超過172個基點,再加上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的預期,人民幣的利差和匯差仍是國際資本逐利的目標。

  其次,“貿易金融化”成為“熱錢”流入、推動人民幣升值的主要途徑。為了進行人民幣套利交易,貿易企業通常與在境外的關聯公司利用轉口貿易、虛假貿易等方式將資金融入境內套利,隨著外管局對此類業務監管的加強,套利活動受到抑制,但跨境人民幣信用証等仍存在套利空間。

  最后,人民幣在國際化進程中取得長足進步,人民幣在全球受到熱捧。目前人民幣已是全球交易量排名第九的貨幣,近期還取代歐元成為了國際貿易融資領域使用第二多的貨幣。2013年前三個季度,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規模均突破了1萬億美元。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佔中國跨境貿易結算的比重約為17%。

  “人民幣升值或已接近尾聲,在經常項目開放的前提下,人民幣匯率已接近均衡水平,一個重要的例証就是我國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重已經下降至2.5%左右,低於4%的國際標准。”溫彬進一步解釋稱,“但人民幣要達到真正的均衡狀態、實現雙向波動的目標還有賴於資本項目的開放。”

  來自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的報告也持相同觀點,認為2014年人民幣匯率難以顯著升值。從長期基本面的因素來看,人民幣已經不具備持續、大幅升值的條件。從經常項目順差佔GDP比率來看,該比率已經從2007年的峰值10%降至2014年的2%左右。因此,在2014年我國外貿的順差性失衡壓力繼續減弱、美聯儲QE逐月縮量的背景下,2014年人民幣難以繼續顯著升值。

  但應該明確的是,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本身並沒有意義,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尋找到最優均衡匯率,並以均衡匯率對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調節,達到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目的。正如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所言,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一個是追求國際收支大體平衡﹔另外,匯率起比較大的作用,如果匯率到了均衡水平,會自動平衡國際收支。可見,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國內國外兩種資源的配置效率,才能促進我國國際收支平衡。

  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和實現資本項目開放,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溫彬預計,監管層今年在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方面會採取以下措施:一是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兌美元的波動區間,由目前的1%擴大到2%﹔二是中間價確定更加反映市場供求關系﹔三是央行逐步退出對匯率常態化干預,發揮市場對人民幣匯價形成的決定性作用。在資本項目開放方面,盡快放開個人境外投資,實現跨境資本雙向流動。

(來源:金融時報)

(責編:李棟、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