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森克虏伯集团
工人在厂里工作
钢铁成品
蒂森克虏伯集团旗下的一家钢铁厂
□任文娇 国际周刊专稿
时下,要说国内混得最惨的行业,恐怕很多人都会说是钢铁业。这已经不仅是财经新闻,而是成了一条社会新闻,武汉钢铁集团不炼钢改行养猪的消息曾经上了很多报纸社会版的头条。
不过,钢铁行业不景气倒也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情,世界上很多大钢厂日子都不好过。对于德国人来说,老牌钢铁公司蒂森克虏伯几乎就是“钢铁”的代名词。但这个以钢铁业务起家的老牌企业却正在同60亿欧元的债务做斗争。
蒂森克虏伯集团近日宣称将进行一项重大重组,将公司从技术性企业朝领先的科技企业方向努力。人家也在考虑“不务正业”,不过不是去养猪种菜,而是搞高科技。这是不是也是一条制造业转型的方向?
蒂森CEO:我们要少干体力活
52岁的海里希·赫辛根担任蒂森克虏伯集团董事会主席一年多。不久前,在公司总部举行的高管会议上,赫辛根宣称,计划将蒂森克虏伯集团由钢铁企业转变成技术型企业。在他看来,蒂森克虏伯一直“坚守”着的钢铁业务应将营业额比重缩减至30%,公司转型后所涉足的领域应当是:电梯、炼油、船舶、机械和汽车行业。
曾任西门子集团经理的赫辛根强调加强技术业务,希望减少对传统钢铁业务的投资。去年年初,赫辛根进入蒂森克虏伯集团管理层之后就已经明确表示了这一点。 “在未来,我们将会更多地‘思考’,少干体力活。”他说道。公司将凭借在材料、机械和工厂设施方面的专业技能,在全球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以节能高效的方式制造创新型产品。
从理性角度来看,所有高管都能理解这种转变对公司来说是必须的,也许从情感上来说依然难以接受。去年,蒂森克虏伯的钢铁部门亏损为18亿欧元,在公司60亿欧元总债务中所占比重很高。
事实上,要想让公司从钢铁行业脱身不易,蒂森克虏伯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新公司和扩展业务范围。
究其原因:盲目扩张
蒂森克虏伯的前任CEO埃克哈特·舒尔茨分别在巴西和美国建立了两个新的钢铁厂,以期将蒂森克虏伯带入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商的名录中。可惜,这成为了公司近年来投资中最大的败笔,两家钢厂最终被迫出售。
另外,蒂森克虏伯的不锈钢部门近日也被出售给了芬兰的奥托昆普集团。记者了解到,欧盟委员会已于11月7日有条件地批准了奥托昆普公司与蒂森克虏伯旗下Inoxum公司的合并计划,预计这宗交易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此前,蒂森克虏伯同意奥托昆普以27亿欧元收购Inoxum。据悉,奥托昆普拟为此付出10亿欧元现金,而蒂森克虏伯将获得扩大后的奥托昆普公司30%的股权。
事实上,早在2011年5月,蒂森克虏伯宣布了一项资产优化方案,决定剥离旗下部分企业。这项方案涉及总额超100亿欧元的业务出售计划。
赫辛根认为,鉴于蒂森克虏伯有限的资金不能对所有业务单元进行必要投资,所以有必要出售部分业务。而Inoxum公司是赫辛根上任后就决定剥离的部门之一。他认为,把不锈钢业务剥离非常必要,因为现在欧洲不锈钢市场产能过剩,处于一个不稳定或者说需整合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除对Inoxum公司进行剥离外,蒂森克虏伯还决定为旗下另外6家公司寻找新的主人,而后续也仍会定期对业务结构进行审核并在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
赫辛根认为,通过不锈钢业务及其它公司的出售,可以降低公司的净负债水平;创造更多现金流;通过剥离可以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在更有发展潜力的业务范围内。他认为,资金必须被投入到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地方,未来将根据三个标准进行评估,包括增长率、利润率及资本效率。
管理模式落后
蒂森克虏伯目前形势严峻,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经济环境不景气等外部因素,还与其管理模式陈旧相关。一个身价数十亿的企业,却依然按照一个中型家族企业的模式来运营。公司的重要决定仅仅出自三个人之手:99岁的贝特霍尔德·贝兹——代表克虏伯基金会,持有公司超过四分之一的股份;69岁的格哈德·克罗莫——蒂森克虏伯监事会主席;还有71岁的舒尔兹——他在2011年之前一直担任蒂森克虏伯的CEO。
这样的运作体系缺乏透明和规范。只要克虏伯基金会仍能拿到股息,任何问题似乎都没有。但随着多年的发展,小问题也可能逐渐演变成威胁到公司存亡的大危机。
而新上任的赫辛根则希望公司有所改变,他更倾向于完全商业化的思维来运作这个企业。比如,今年2月,由于德国严寒导致的运输不畅,蒂森克虏伯的钢铁企业所需的焦煤出现了供应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之前蒂森克虏伯的标准做法是用木屑作为备用燃料。这些木屑价格昂贵,会导致公司的季度利润大幅下挫。
而赫辛根所作出的决定是,在严寒期间直接关闭炼钢炉。尽管这也会造成不菲的损失,但还是要比用木屑继续维持生产要便宜。
一位蒂森克虏伯的经理回忆道,在赫辛根上任之前,蒂森克虏伯都没有比较同一领域竞争对手的机制。如果说有比较的话,那也仅只是在企业内部。比如钢铁部门会与设备制造或电梯制造部门对比利润。
在这种对比之下,电梯制造部门10%的利润空间常常让其他部门望其项背。而当与同领域的其他竞争对手相比,蒂森克虏伯的电梯制造部门则要远落后于通力、迅达和奥蒂斯。
钢铁业迎转型关口
像蒂森克虏伯这种老牌钢企都开始“不务正业”,将精力投向炼油、机械、汽车零部件等板块。
华泰证券钢铁行业首席研究员赵湘鄂对记者表示,“这首先是一个企业行为。全球经济形势不好,任何一个公司,都希望将资本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地方去”。他也认为,赫辛根所提出的公司转型之说可能是未来钢铁行业包括整个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赵湘鄂认为:“今后,制造业要从简单的规模化、复制模式向科技创新方向努力,这肯定是一个趋势。未来科技创新肯定会在钢铁行业乃至其他制造业上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
在钢铁卖出白菜价的今天,收缩钢铁业务,将精力转向其他的产业区块,在钢铁业内会不会是一个趋势?赵湘鄂肯定了这个说法,“其实,去年以来,这个趋势在我们国内已经体现得很明显,比如武钢养猪。 ”
记者也了解到,不只是武钢,在主业微利或亏损经营的情况下发力非钢产业,此时几乎已成为全国大中小型钢厂的一致行动——无论是与钢铁生产主业相关的矿山资源、机械装备、加工配送,还是关联度不那么大的房地产投资、金融服务,甚至绿色养殖等领域。
赵湘鄂认为,钢铁行业的萎靡主要源于几个因素的叠合: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不好,对钢铁的需求也在呈现一个下滑的趋势。另一方面,有段时间内,行业内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而且,中国钢铁业目前也代表了全球至少一半的产能,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对其他国家的钢企生存也是很大的挑战。除非有企业能在原材料或技术上有特别的优势,否则很难实现比较好的盈利。
“钢铁业本身就是做苦力活的,社会也需要这么一个行业,现在行业内不景气,企业要做转变很正常。美国历史上,也曾经有一些企业把传统业务全部抛弃,全部做新业务,这方面的确有成功的案例,但难度很大,能不能看得准、抢占先机很关键;有没有配套的资源和足够的技术,同样很重要。 ”
“每个企业都想干最轻松的活,赚最多的钱。想法也许都没问题,但企业发展没有那么简单。如果所有制造业都放弃传统业务转投新兴业务板块,那也是很困难的。相对来说,钢铁公司的现金流还是很大的,它有实力、有能力去投资一些新兴产业板块。毕竟配套的资源、足够的技术、成熟的资本运作,这不是每一家企业都具备的,”赵湘鄂表示。
(来源: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