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守财奴:一工薪家庭靠省钱买4套房2辆车--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滚动

中国式守财奴:一工薪家庭靠省钱买4套房2辆车

2013年02月22日08:09        手机看新闻

  “中国守财奴”是一道社会命题

  收入在增加、财富在增长,国人手里的钱包却攥得更紧。家住北京市房山区的郭先生没别的爱好,就爱看存折的数字往上涨。他不买衣服、不抽烟、不喝酒,给老婆买件15元的衣服算“小小挥霍”。近年来,这个工薪家庭靠省钱买下了4套房2辆车。(21日《民生周刊》)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19世纪30年代,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其名著《欧也妮·葛朗台》中这样描写他的主人公。这也成为人们关于“守财奴”最基本的印象。时光穿越近两个世纪,在物质丰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许多普通中国百姓反倒越来越不敢花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经济学家郑新立表示,“十二五”时期,居民消费率即使再提高10个百分点,仍低于30年前国内的消费水平。

  诚然,国人素有“勤以持家、俭以养德”的传统,然而物极必反,不买衣服、不回老家、不敢消费,对自己和家人吝啬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种种表现已经大大超出了理性范畴,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公众手中财富的积累,并未转化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消弭了收入倍增计划的政策善意;恐归等现象,造成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给社会埋下了不稳定因素;消费者持币惜购,阻碍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但当做一个“守财奴”,成为广大老百姓最现实、最朴素、最本能的选择,这就不仅仅关乎生活态度,而是成为一道重要的社会命题。

  正如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男主角“1900”所说,“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中国式守财也体现了国人对于未知风险的不安全感。明天,我们不知道工资涨幅是否会被CPI越拉越远,几个月的收入才能买一平米的房子,孩子上学老人住院又要花多少钱……为了应付太多可能发生的支出,人们不得不做预期性的储蓄,“手上有钱,心中不慌”。前不久“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话题引发社会热议,“中国式守财”体现的何尝不是惶恐的另一重写照?

  然而,小说中的葛朗台先生可以半夜里把自己一人关在密室,“爱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现实中的中国式守财却并不能真正守住财富。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银行储蓄的实际利率过去几年长期为负数,老百姓想把钱紧紧地攥在手中,财富却悄悄地从指缝中溜走。于是,一些人开始把省吃俭用积累的钱用于民间借贷,或投资房产,一旦资金链断裂,很可能血本无归。

  破解“中国式守财”这道社会命题,需要政府拿出大智慧。稳控房价物价,完善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流动,从而帮助守财一族减压,给予他们信心。金钱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人生的目的。只有敢于无所顾忌地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百姓才能活得潇洒一点,社会才能轻装前行。

  □ 张枫逸(公务员)

(来源:重庆晨报)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