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堂课
守住生活“底线”,突破职场“天线”
积极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良好的生活状态又是工作的动力源泉,女性在家庭与职场中如何平衡角色,很重要。
据相关数据统计,女性的退休收入比男性要少,为了照顾家人,女性离开工作岗位的平均时间为14.7年,而男性只有1.6年,除了工龄上的劣势,女性的基本工资也要比男性低。女性在职场上,既要守住生活的“底线”,又要时刻提升和完善自己,以争取突破职场“天线”,获得晋升机会。
Amy是典型的职场女性,她一直以来都在刻意忽视自己的性别在职业发展中会出现的不利因素。然而,婚后她意识到可能无法回避女性在职业发展上就是比男人多一些牵绊的问题,而当她有了孩子后,她彻底遭遇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海外名校金融学的教育背景,华尔街投行的工作经历,这样的简历,放在哪里都会赚到不错的薪水,但是因为孩子,Amy对工作有了一些“附加要求”:离家要近、不能频繁出差、不能经常加班,等等。找了几家公司后,Amy来到了现在的公司,做起了基础的财务工作,赚的薪水是此前的1/3。即便如此,Amy仍感到筋疲力尽。
每天早上5点,Amy就要起床准备一家人的早饭,匆匆吃过早饭后,还要送女儿去学校,晚上下班后,往往同事们仍在加班的时候,她就要马上回家给孩子做饭。晚上辅导孩子做完功课,收拾完家务后,Amy才能有一点自己的时间,这时已经是12点左右。
人们常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但是现在一线城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中产家庭中只有一人工作已经难以支付全家人的开支,女性也要工作赚钱养家。女性同时肩负着事业和家庭的重担,既不能只追求事业,又必须冲破职场上的各种瓶颈。
转换思路,打破职业天花板
“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要崩溃了,我坐在办公室里瘫在椅子上,很绝望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一位女性合伙人说道,她描述的是她在晋升合伙人之前的状态。
30岁到45岁是发展事业的最好年纪,而在这个年纪的女性,正处于家庭压力最大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据统计,七成女性因为家庭而放缓了职业发展的脚步。大多数女性在职业发展中都会遇到升迁障碍,女性要在家庭角色中承担重要工作,这分散了女性的大部分精力。
不可否认,企业中仍存在着很多以男性偏好为主的升迁制度和文化,这些都让女人很难接近权力核心。女性对自我的定位也限制了她们的职业发展,过于“男人化”的工作方式并不讨喜,谁都不想成为男人婆,而过于“女性化”的工作方式,会被认为是优柔寡断、拖泥带水。
其实,要突破职场“天线”并不难。在择业上,不要选择那些和男人拼体力、硬碰硬的工作,择业之前要对自己进行评估。首先,梳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基本素质,如果专业限制并没有那么严格,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向相关专业扩展;其次,要做目标分析,确定自己的工作方向后,补充应会的技能资源,可在职场之外根据自己的特长充电学习,以便向相关工作延伸。
谢文在大学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的工作环境以男性为主,上升空间有限,工作4年后,谢文仍是基层员工。于是,谢文主动转岗去做大客户销售,在销售岗位工作两年后,由于业绩突出,升为部门负责人。但是之后不久,谢文就做了妈妈,由于要照顾孩子,她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家庭上,无法适应经常加班和承担销售业绩等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于是,谢文又一次选择了转岗到公司的培训部门。在新的岗位上,谢文既不需要经常加班,也没有业绩考核的压力,而且,由于此前的工作经历丰富,熟悉公司的技术部门、销售部门和人力情况,谢文不仅能很好地完成现在的工作,还在一年内获得了晋升。
在谢文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女性在自身角色不断转换的同时,也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场定位,不过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要学会和领导沟通,熟悉公司的组织架构,这样才能在需要转岗时游刃有余;而另外一点就是要积极地拓展自己的业务能力,做“自我升级”,如果工作的可替代性强,时间一久,就可能会面临被炒鱿鱼的风险。
进修也要配合“天时地利”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利用业余时间去充电进修不好吗,为什么要考虑天时地利呢?”如果是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当然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是全职进修,就一定要考虑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可以肯定的是,不补充专业知识,未来想要进一步发展会更加困难,但是在职场中,花费两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充电,出来后也可能会丧失好的工作机会。
很多人此前的成功,是基于自己的职业经营,而不是职业资本。职场进修,是一个“发光”和“充电”的问题,选择继续发光还是暂停回去充电要考量很多因素。假如学习速度赶不上变化的速度,当你暂停工作专心学习,出来后,外面可能已经“变了天”。
诚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谋求变化,是积累财富的不二法门,但这种学习不是盲目地“跟风”,而是要确实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学习内容。比如,想积累管理经验和人脉,那么读MBA就是很好的选择,但如果是为了“找老公”,可能从出发点上就值得商榷。
在一个20人不到的民营企业工作了6年的罗薇,决定要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遂考取了清华大学的MBA,毕业时,她的同学中有80%都是通过同班同学或者和清华EMBA班的活动中结识到的同学介绍到新工作的。
罗薇毕业后,去了一家大型央企工作,实现了收入翻倍。对她来说,读MBA的最大价值在于,给了自己一个“跳上去“的平台,因为以自己此前的学历是很难进入目前的企业工作的,也几乎不太可能赚到现在的薪水,读MBA使她有机会进入了更高的职业层级。
此外,即使不能拿出阶段性的完整时间学习,参加周期长、系统性的职场外充电也是一种选择。对于一些不是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女性来说,非专业出身可能会限制她们的职业未来发展,如果这个行业本来就有“论资排辈”的传统,她们也不可能放弃工作脱产进修,那么,选择一边工作,一边系统地学习也能为她们的职场表现加分。
未雨绸缪早规划
女性在职场上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每个人都无可避免的“年龄危机”。40岁以后的女性,会感到自己在职场上的机会越来越少,自己的职业上升通道也会变得越来越窄,想要“跳槽”找到更加称心的工作也越来越困难。因此,职场女性必须未雨绸缪,早早做好规划,来应对公司裁员、失业,或因其他问题导致现金流收入中断的情况。
变化是职场的主旋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5岁都是人生的分水岭,之前就像“蓄水池”,可以不断地累积自己的经验和资源,而到了35岁之后,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就要开始消耗蓄水池里的“能量”了。
那么,女性都需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哪些理财功课呢?
首先,要从赚到的第一份薪水开始进行投资理财。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觉得自己钱少没有办法进行投资。其实,创造财富需要的是少量的钱和大量的时间,这中间有一个“时间效用”的问题,20多岁开始理财,其获得的收益绝对是30岁才开始理财的人望尘莫及的。当然,你也不必为失去的时间而感到沮丧,即使现在开始行动,到60岁还是有20~30年的时间效用。早投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35岁之前,你可以尝试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35岁之后,无论收益多么诱人,还是尽量尝试低风险稳定的投资产品吧。
40岁之后,应该偏向于投资稳定的会有持续现金流的产品。比如投资一些商铺或租金回报率较高的住宅。毕竟,当女人年华老去,手里有钱,才能保持优雅、有品质的生活。还需要注意的是,给自己和家人多一些保障和为积累财富做投资同样重要。因此,女性30岁之前还应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以获得更多的保障。
时间就是金钱,理财规划要趁早,除此之外,还要进行长期持续地投资,利用复利让财富积累事半功倍。虽然复利投资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效果不会很显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收益会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无论如何,应该记住一点,职业奋斗并不是要牺牲掉家庭生活,长期的职业规划,最终也是为了提高自我和家庭的生活品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