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7日在参加博鳌论坛时表示,养老金确有缺口,并建议通过延长退休年龄、加大国有资产划拨社保的力度等方式弥补,并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账户共同组成的养老金制度(4月8日《新京报》)。
由于我国社保制度建立较晚,很多退休人员没有缴费参保,需要依靠在职人员的缴费来发放养老金,从而导致后者个人账户出现空账。《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有14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收支缺口达766.5亿元。
对此,有专家学者开出了延迟退休的药方,甚至勾勒出“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的蓝图。乍一看,只要退休年龄延长三五岁,养老金缺口就可迎刃而解。然而,解决现实问题并非做数学题这么简单。
首先,延迟退休是个系统性工程,硬币的另一面是对劳动力就业的冲击。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00万左右的人员退休,新增就业机会1000万左右,如果延迟退休,就业机会就会减少30%。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当下,很可能摁下养老金缺口的“葫芦”,浮起稳定就业的“瓢”。
其次,延迟退休对于不同利益群体影响不一。公务员工作轻松,乐于多干几年获得更多的津贴和各种福利,但对于许多企业人员来说则不然。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指出,男性50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企业工人,因年龄和体力问题,存在一个“就业困难期”甚至是“就业断档期”。最现实的希望就是早日拿到退休金,可以有一笔稳定的经济来源,但延迟退休使“困难”和“断档”的时间又增加5年,而且还要继续交纳保险费,显然难以承受。
诚然,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和预期寿命的提高,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但其并非养老金的救命稻草,而更像一杯美丽的毒酒,只能饮鸩止渴,贻患无穷。
养老金缺口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政府投入不足和“双轨”制度缺陷造成的。一方面,社会保障支出仅占我国财政支出的12%,远低于西方国家30%至50%的比例,即使是一些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也在20%以上。财政投入不足,使得有关部门只能优先为退休者发放养老金,而无力解决历史欠账问题。同时,我国公务员不用缴费,养老金保障水平却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财政负担压力巨大,直接影响了社保储备基金的盘子做大。解铃还须系铃人,填补资金缺口不能让公众来埋单,需要政府承担更大责任,切实提高社保投入,尽快革除“双轨”弊病,打通养老体系的“任督二脉”。
有形的缺口需要填补,无形的漏斗更要关注。目前,大部分养老基金只是放在银行吃利息,没有采取市场化的投资运营方式,收益率跑不过CPI,使得养老金存在明增暗亏之虞;与发达国家的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保险“三条腿”走路相比,我国只是基本养老保险“一条腿”前行,在不断加快的老龄化社会面前愈发独木难支。在解决历史欠账问题的同时,有关部门还需有前瞻思维,通过多元化投资化解贬值风险,拓宽养老资金渠道引来源头活水,从而保障公众救命钱、幸福钱的充盈富裕。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