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这么大,一棒子打不死
为了整顿出国夏(冬)令营良莠不齐的市场,同时保证孩子的安全,去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通知。
通知规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出国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并规定主办单位应是中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对外教育交流机构或者共青团、少先队与妇联组织,可以委托国家旅游局许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承办。
“就我们的解读,除了国内几家大型的旅行社之外,所有人都不能再做了。”许姗说。
“怎么可能不赚钱,不赚钱谁做。”焦莉所在的单位就属于通知中有资格承办的旅行社,但是她认为,旅行社不可能“不赚钱”。
通知还规定,原则上不组织低年级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
可是记者在咨询过程中发现,有些机构甚至连幼儿园的孩子都列为对象。“那么小的孩子能知道什么?能受什么教育?长途跋涉多辛苦。”焦莉认为,太小的孩子的确不适合出国夏令营。
通知出台一年有余,以前做过出国夏令营的大小机构并没有相继“死去”,而是该怎么做还怎么做。“需求摆在那里,可能一棒子打死吗?”一位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说。
许姗介绍,为了规避通知中的硬性规定,这些机构多以旅游的名义组织,签证也都是旅游签证。“法律上没说旅行团不可以叫‘夏令营’吧?”
在中国已经十多年的加拿大人钟良(化名)也经营着一家培训机构,做出国夏令营很多年。
通知颁布后,钟良不愿意违背通知的规定,选择与国际上夏令营机构合作,不再组团,只是负责推荐、提供信息、协助报名和办理相关手续,然后收取一定的代理费和外交费。
“不能收团费,他的生意已经算不上生意了,根本做不大。”钟良的朋友说。
钟良勉强维持着局面,他很无奈地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希望政府能够通过审核培训机构的资质和能力的办法规范市场。因为他认为,不论是学校还是旅行社都不可能办好专业的夏令营,因为这属于教育的范畴。
“组织者应承载教育者的责任,而不是受委托的暂时保姆。我想我们应该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听说国外的夏令营甚至能达到接收正在进行肾透析孩子的医疗水平。他们认为,即使是生了病的孩子,也有享受夏天的权利。”许姗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