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

国庆长假剩女相亲忙 29岁女白领7天相7小伙

2013年10月08日08:27    来源:东方网-劳动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国庆长假剩女相亲忙 29岁女白领7天相7小伙

  过节像过劫,和任何一个悠长假期一样,这7天的国庆节,成了29岁燕文最焦虑的日子:不是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国庆前3天,她马不停蹄地相了5个男人,国庆后半场,父母又会再给她约2个小伙子见面。

  “都说不要在爱情上追求效率,但是我快30了,等不起了。身边看得上的男人都有主了,给我介绍的人也越来越少,再这样下去我恐怕一辈子都嫁不出去了。”燕文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毕业十年,前后大小谈了3次恋爱,都不成功。

  在上海,有多少个恨嫁的“燕文”,无法统计,根据市婚介行业协会的最新数据,全市走进婚介所的单身人士达到180万,仅两成经婚介所牵线成功牵手。

  上海市婚介行业协会会长周珏珉透露,上海第三次单身潮可能在六七年前就已经到来,并将持续3-5年。而这波单身潮的最大难题是,单身女子和单身男子难以匹配。

  对上海市多家婚介所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单身男女比例在1:5左右,其中30-35岁的女性居多。“剩女”不愿将就,普遍要求比较高,“剩男”往往又大器晚成,35-40岁才有车有房,而这些“钻石王老五”大多青睐25岁、甚至更年轻的女孩。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现在的85后都已早早结婚,有的甚至有了孩子,反而是75后和85前的姑娘落了单,有人戏称为是“剩男剩女负面消息下的报复性反弹”。

  此外,和前两次单身潮相比,父母比单身的子女更着急。梅园婚介高级婚恋师楼琼莉说,国庆节来咨询报名的家长远远超过单身男女,很多父母刚参加完亲友的聚会或者小辈的婚礼,危机感来了,第二天就陪着儿女来婚介所投简历。

  当中国50后、60后父母,遇上80后、90后未婚男女,前者策划一个个完全以结婚为目的的相亲,后者奢望一次次以爱情为主题的邂逅,前者嘲笑后者不切实际,后者埋怨前者罔顾幸福。当“买办婚姻”渐行渐远,却不小心与“中国式逼婚”、“新包办婚姻”不期而遇,“反弹式吐槽”不胫而走。

  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孙沛东看来,“剩女”是一个被社会建构的伪命题,其背后隐含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二元对立式性别价值体系。她分析,“郎才女貌”的择偶标准、“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和“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是造成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现代都市女性择偶难的主要原因。而经济条件好的女性,对于男性的依赖性小,婚姻进入的收益较小,这就导致她们不大会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

  调查样本

  剩女

  相亲,是一场level对level的较量

  受访者:燕文,1984年生,身高1.61米,律师事务所工作,未婚,年薪10万。

  “一路读书过来,乖乖女一个,学习、工作上从没让爸妈操过心,反倒在婚姻问题上,成了留级生。平时能加班就加班,就怕回家对上他们怜惜、怨怼的眼神,害怕他们过问我的个人问题。”

  燕文最近一次受朋友连环结婚的刺激,向微信朋友圈里的300多个朋友发出求救信号,100人回复,推荐相亲对象10人,经筛选,她与5人先后约会,未果。燕文还上过佳缘、珍爱、百合之类的相亲网站,目标人选貌似很多很优秀,可每每向条件比较符合的对象发出邀请,均无下文。

  燕文说,其实,她的要求并不高。“我是上海人,希望找个想法接近的上海人,不过分吧。公司离家不远,认为坐地铁更环保,不要求你一定要有车。而且能接受和公婆同住,不要求你一定要有房。我29了,只想找个比我年长的,而不是整天要我去疼的弟弟。不求你是高富帅,只求你有一份踏实的工作、稳定的收入,让我感到安全。我也非外貌协会的,只求以后每天早晨醒来第一眼看到的人让我感到舒服。”

  燕文说,别看要求不高,自己条件也不差的,身高1米61,体重95斤,体型匀称,瓜子脸,长发,谈不上貌美如花,但带出去绝不会让他坍台的。大本学历,律师事务所工作,有能力养活自己。爱旅游,去过西藏、甘肃、青海、厦门、泰国等地,也喜欢摄影,还算是脱离低级趣味的吧。

  “有时候在想,我也不至于那么差,怎么会落得没人要呢?真是一个笑话!闺蜜说了,剩女在单身问题上,要发扬以前男人的泡妞精神,简单说7个字:胆大心细脸皮厚。为了未来,姐拼了!不仅放低要求,也主动出击,可是相亲的路上,没有一个像样的男人。”

  燕文举例说明:有的男人吃一顿80块的相亲饭,还要AA制;有的拜金男,绕着弯子问我有没有房子,收入多少,就盼着讨个富婆打翻身仗;还有的条件还行,身高才1.7米,正纠结着要不要继续交往,对方先跟你说拜拜,和别人好上了,感情我成了备胎……

  “相亲就是一场level对level的较量,硬件我几乎没啥要求,软件方面,至少要情趣相投,价值观、人生观一致吧。老法说的门当户对,还是有道理的,难道我错了?”

  编后:燕文说没啥硬要求,无房无车也行,但是就光她对“上海人”的坚持,就会刷掉一大批男人,再加上要门当户对,拒绝姐弟恋,其实她可挑选的余地已经很少。

  小编无聊,曾做过个数字游戏,看看符合要求不高的奔三单身女的男人到底有多少,算下来,“30出头,上海人,本科,月入万元,拒绝单亲”的男子大概千把人吧,属于极度稀缺资源。许多优质男根本不屑介绍,能相亲的男生大多又一般,大龄优秀女也看不上。

  其实,女的在挑男的时候,男的也有一套评价体系,他们要年轻的,最好“财”貌双全,能让自己少奋斗几年。而30出头的优质男或老板,要找的是女大学生。在他们眼里,二十五六岁的女孩也可能有点老了。

  还有些姑娘,说说要求不高,只要有feel,合眼缘,就行,始终不愿放弃内心的爱情理想,痴心等待那种惊鸿一瞥的爱情。我认识一个年过35岁的未婚女金领,气质优雅,谈吐不凡,才华出众,留洋归国后在外企工作。在最艰难的时刻,她也曾考虑过随便找个人嫁了,了却父母的心事。但面对一个个让自己心无波澜的人,她仿佛看到后半生已经枯萎。她终究未嫁,不是不想,而是不愿白费这么多年的坚持与等待。

  用青春去等那个人,是一种怎样的坚韧?希望大家终能得偿所愿,不负等待。

  而那些真心想嫁的大龄姑娘,只有放低要求,主动出击,广种薄收。

  调查样本

  父母

  相亲,是一场“婚姻营销”

  受访者:林女士,1961年生,政府机关公务员,有两套房。女儿1986年出生,单身未婚,外企财务,身高1.67米,月入1万以上。

  林女士国庆节去南京路参加同学聚会,路过人民广场那个著名的角,顺便进去兜了一圈领领行情,结果被里面同样年纪的老阿姨开的条件吓住了。

  她说,好像到了菜市场,真的是很恐怖。“现在行情看伐懂啊,男的比女的吃香多了,有男的父母一举牌,一帮女孩的爸爸妈妈都会扑上去。如果碰到单独一个男孩子家长,女孩子家长马上热情地请男孩家长到角落里单独谈,如果谈话内容被其他女生家长听见了,马上往男孩家长手里塞姑娘照片。”

  林女士总结下来,主要矛盾在于不切实际的女方要求与太切实际的男方物质条件之间的差距。“现在小孩找不到对象,很多时候是父母在作怪,条件一个比一个开得高。女方的要求基本都是本科以上,月薪1万+,有独立市区2房无贷,身高175cm+,长得帅,有前途。男方么要小姑娘长得漂亮,身材好,工资高。”

  她说,没来相亲角前,一直感觉女儿条件蛮好的,收入高,工作稳定,身材卖相都不错,现在看下来,这样的女孩一抓一大把,人家还比我们年轻漂亮,怎能不急。那天回来后,林女士更焦虑了。

  自2004年起,在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和武汉等城市的公园里,这样特殊地承载着两代人“人生大事”的“白发相亲角”日渐红火。这些“白发相亲角”以“50后”“60后”的“知青一代”为主体,他们的“商品”则是自己的“70后”“80后”和“90后”儿女。

  在这个俨然如“交易市场”的相亲角里,父母们既是“供方”也是“需方”,不少人在看“摊”之余,抽空将所有“摊位”都仔细地“过滤”一遍,唯恐落掉了合适人选。许多父母手中都握有一把简单写有儿女资料的纸条,遇到条件合适的便与对方交换。

  同样是相亲,男孩父母和女孩父母的心态和行为截然不同:男孩父母有种“待价而沽”的心态,择媳标准很高而且不肯降格以求;而女孩父母则普遍焦虑,愿意在一定条件下降低标准。

  孙沛东于2012年12月出版的研究成果《谁来娶我的女儿?上海相亲角与“白发相亲”》,是目前国内外最早深入研究“白发相亲”现象的专著。

  她认为,“白发相亲角”的鲜明特征是市场化的自由交易,集中体现在市场化的和极端理性的择偶标准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和父母不再相信爱情,认为每个“上市”的男女都有其自己的“市场价格”,认为婚姻就是“买东西”,还有“行情”可以追踪。

  孙沛东访问过的52岁电焊工老林,则一语道破了这个“战场”的秘密:“到相亲角来的,基本都是想打翻身仗的!女孩自己每月挣5000元的,想找挣1万元的;每月挣1万元的想找挣两万元的;明明自己家里有房子,还要找个住在市中心的。男孩也想找比自己强的女孩,最好也有房子,省得以后离婚被揩油……”

  在因缘分自发相识的恋爱中,双方更注重人品、性格、兴趣爱好、共同的价值观等“软件”要求,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硬件”要求相对淡化。但在相亲角,由于当事人的缺席,婚姻变成了双方父母的选择和博弈,成了赤裸裸的“拼条件”。

  在这个实力较量的“战场”上,子女的外貌、年龄、职业、收入、户口、住房、婚史、属相等“硬实力”,与父母的形象资本、社会地位、经济资本、家庭支持网络等“软实力”,共同构成了一个家庭的竞争力。往往就在轻描淡写的“闲谈”间,人生阅历丰富的父母们就不声不响地将对方家庭的实力摸了个八九不离十。而在这一次次实力“探底”中,“真正具有情感内容的过程被舍弃了”,这令孙沛东感叹和痛惜。

  梅园婚恋的楼琼莉表示同感,来梅园征婚的有7成以上是父母代儿女来报名的,家长免费咨询会经常爆棚,还有的家长偷偷瞒着孩子入会。有的红娘根本没有相亲男女的电话,所有约会对象都要先过家长这一关。有时候父母比孩子还要挑。

  “下乡导致知青一代的恋爱与婚姻生活被延后,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婚姻有着非同寻常的急切与焦虑;因为存在生存、成才和养老等风险,独生子女与其父母毫无选择地被‘绑缚’在协同择偶这架战车上;不完善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造成他们对自己及子女的未来生活充满担忧,力图在婚姻市场上寻求‘上迁婚’的可能,获取更加可靠且有保障的人身保险(放心保)(行情 专区)———这些导致了‘白发相亲’现象的产生。”孙沛东分析道。

  编后:红火的白发相亲表象之下,隐藏着成功率极低的尴尬。孙沛东的调研结果显示,在上海,“白发相亲角”的成功率尚不足1%。究其根本,她认为,是市场化的择偶模式并不能提高择偶效率。“白发相亲”,一方面的确扩大了可选择的范围;另一方面,也使父母们容易产生“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心理。他们的行动看似积极,心态上却是只求最好,这反而降低了成功率。

  “经常有父母抱怨子女眼光太高,其实是他们自己有时太过理想化。对儿女的感情投射使他们就像拿着一面放大镜,不自觉地放大自己子女的优点、优势。”

  调查样本

  红娘

  相亲,是一道容易出错的计算题

  受访者:楼琼莉,梅园婚介高级婚恋师,有小红梅老师之称。梅园婚介成立16年,梅园创始人、著名婚恋专家红梅老师,是上海婚介系统的“诚信红娘”,也是行业公认品牌。

  国庆长假,是红梅老师、楼琼莉和她们家的红娘们最忙的7天,“梅园早9点到晚9点,天天不打烊,每天都要安排近20对单身男女约会。”楼琼莉说,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几百人的大型相亲交友会,就要一对一见面。为什么?大活动,人多嘈杂,男孩不知怎么搭讪,女孩碰到对眼的也羞于启齿。“其实一个小时的面对面相亲,效果最好,前10分钟预热,中间半小时寻找话题,感情升温,最后20分钟互动一下,彼此充分了解,比那些8分钟交友靠谱多了。”

  不过,楼琼莉还是鼓动梅园的女会员多去万人相亲会跑跑,“要让她们见见世面,看看有多少年轻貌美的姑娘在和她们竞争,形势有多紧迫,不要再端着了。”她说,很多姑娘认为,初次见面,就应该男孩请客,AA制就是抠门;有的第一次约会明明有好感,还故作矜持,一定要男孩积极追求,从不主动示好;还有的女孩,自己很普通,对男方的要求却很具体,比如拒绝500度以上的眼镜男等等,自己收入5000,要求对方2万+。“凭什么呢?现在男女平等,彼此素昧平生,在还没到如胶似漆、确定关系的时候,你凭什么要求更多?”

  梅园婚介最近撮合了一对,女孩是富二代,海外留学回来,爸爸是上市公司董事长,身价上亿。爸爸代女征婚时就明说,不一定要门当户对,只希望男孩是读理工科的,能力强,将来可以接手他的事业。后来梅园物色的男孩,是个大女孩4岁的律师,身高175cm,父母都下岗了,家境很一般。男的诚恳忠厚,对姑娘很贴心。他们结婚后,女方买了套400万的别墅做婚房,男方出了30万装修费,现在可恩爱呢。

  “这是一个信号,富豪相亲开始打破门第观念,更注重人的品格、修养和个人能力,这种追求以爱情为基础、跨越社会阶层的婚姻,值得我们思考。”楼老师说。

  和很多个节假日一样,在婚介所一早等开门的永远是焦虑的家长,这个国庆,爸爸妈妈到梅园代儿女应征的,又占了8成。“以前,28、29岁的姑娘是剩下的主流,24、25岁的女孩子根本不会来征婚。从1998年以后就不对了,现在90后的女孩也开始着急起来,我们这里22岁的女会员不要太多哦。”楼琼莉坦言,28岁是条分水岭,一旦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三高”女性过了28岁,介绍起来就相当吃力了。同龄的男孩子基本不会考虑见面,他们希望约见的女孩至少小3-5岁。

  编后:大龄单身女性大都有几个特点:孤傲,矜持,挑剔,难琢磨,要么特内向,要么特自信,总之,相信缘分会找上门,宁缺毋滥。一旦错过机会没把握住,年龄上去了,心态就会越来越坏。而剩女,就成了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如此恶性循环。

  其实,婚姻是一道容易做错的算术题,算来算去,都算不过时间的年轮。有时候,不是你始终没有遇到对的人,而是你始终没改掉错误的自己。

  30岁左右的女人去相亲,必须马上有亮点,比如天生丽质,比如谈吐特别有趣,比如有共同爱好……总之得有特长。不漂亮就必须自强:第一次见面前要精心打扮,印象分怎么都要及格吧,争取第二次机会;话题要准备得充分一点,然后类型要分散一点,随时切换话题,最好不要泛泛而谈,要有点深度,有吸引眼球的地方等等。这世上最好的遇见是投入。如果在年龄上扣了分,那么就在修养、个人魅力等其他地方补回来吧。

(责编:达昱岐、刘然)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