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双十一金融理财产品抢购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挂出高收益,普通的万能险产品“摇身一变”就成了“抢钱利器”,而且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跟标榜的收益率直接挂钩,标榜7%年化收益的保险产品十分钟卖了一个亿,6字头收益的产品稍微逊色,而5字头的收益率让购买者寥寥。
其实万能险在所有保险产品的销售中占比并不算太高,或许因为它过于“万能”,既有保底2.5%的收益,又能跟随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而变化获得更高收益,所以不少目标单纯想要保险保障的消费者不会选择,又让单纯想投资理财博取高收益的人嫌弃不够进取,但是这次借助双十一,可谓让万能险着实火了一把。追求高收益是每个理财者的共同目标本也无可厚非,但是精明的投资者们,现在标榜的高收益多注明了是预期年化收益,即其在过往的业绩表现中可能实现了这么高的收益水平,但是今后能否实现或者达到,仍然是未知数。
有营销人士感慨,此次万能险的成功主要是将高收益率作为主打的宣传点,事实上,借道网络渠道,险企也开始将越来越多的理念注入保险当中,例如还有将万能险包装成爱情保险,意外险成功包装为“脱光险”也引来了无数看客。有人质疑这些产品噱头大于实质,有人不解这是否存在销售误导,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们成功的营销方式让自己的产品被广为传播,高收益产品被抢购一空,公司既赚了名声又赚了金子,可谓双丰收。
不过作为消费者,咱们还是要有清醒的认识,看热闹之余还要学会看门道,互联网确实将这些似乎“深不可测”的保险产品跟生活拉近了距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能够一目了然,购买也简单方便,但是也别忘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要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预期相匹配才是正道。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