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人口老龄化难题 探秘广州老人最潮养老观--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如何面对人口老龄化难题 探秘广州老人最潮养老观

2012年12月14日10:06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据卫生部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每100人中就有14位60岁以上老年人,中国老龄化人口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的总和。

  广州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截至2011年底,广州市老年人口已达121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4.93%,预计到2015年末,广州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140万,约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超过16%。

  刚刚过去不久的重阳节,令敬老养老话题再次成为热点。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专题调研后强调:要按照“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发展好养老事业。

  如何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难题?记者经过深入采访发现,务实的广州人,正逐步形成一系列先进、新潮的“养老观”,广州,也初步呈现出独特的“养老文化”。

  【观念一】

  “退休”是转换一种方式参与社会

  退休后转变身份参与社会生活是很多广州退休者的共识。他们认为:退休不是“落伍”的代名词,是换一种角色参与社会生活。退休不能“退潮”,必须赶上生活潮流,否则就会产生被抛弃感、自卑感、孤独感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相当多的广州人退休后,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寻找自己喜欢的社会角色来参与社会生活。

  王颂汤9年前从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一年后与几个友人联手创办了“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并出任会长。该会的主要工作是募集专项捐款资助农村孤儿或特困儿童。8年前记者采访他时,他很满意自己的身份转变,说退休后需要换一种方式参与社会生活,回报社会。8年来他与志愿者跋山涉水寻访散落在偏僻村落里的孤贫孩子,为孤贫儿童募集善款4108万元,帮助了11552名孤困儿童。这么多年过去了,王会长仍然那么精神、自信,老有所为让他活得年轻而充实。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办慈善机构,有相当多的退休者会选择做一个“慈善使者”。记者几年前曾参加一个到清远农村寻孤访贫的慈善活动,同行中有一个退休女士去回访受她资助的贫困学生,她非常开心地告诉记者:“我刚退休那阵子,每天打麻将、唱歌、跳舞,刚开始感觉过得挺好的,但不久就觉得心里有点‘空’,后来歌友介绍我参加这个慈善组织,我就认捐了一个学生,之后时不时会收到学生的来信,相互间有了交流,心里就有了牵挂。慈善机构有活动都会通知大家去参加,因此还认识了不少朋友,退休后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对我们的确是好事。”

  【观念二】

  做好养老规划,享受“无压力人生”

  相当多的广州人在70岁前,都不会轻易完全放弃工作,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做。广州经济发达,商业气氛浓厚,一些“微、小型私企”成为“二次就业者”的好选择。

  罗先生三年前办完退休手续不久,就在广州文德路租下一个铺面卖古玩、字画。由于自己一手打理,货源来自他几十年的积累和“藏友”的寄售,所以开办成本不高。他通过这个店面,保持了和社会的联系,每天店里人来人往使他获得不少信息,“藏友”们来店里喝茶聊天让他天天长见识。他心情愉快,以前患的高血压、慢性胃炎慢慢都好转了,感觉比退休前更加健康,他说:“退休前做好养老规划,退休后就可以无压力地享受人生。”

  汪女士退休前是一家企业的会计,退休后就给几家小公司做账,不用坐班,免了上下班的舟车劳累。“我现在工作是为了不脱离社会,而且每天记账、算账让脑子不停转动,能预防大脑退化。同时还有些收入,可以积蓄起来预备自己八九十岁时的需要。”

  【观念三】

  老年人注重仪态是对社会的尊重

  走在广州大街上,细心的人会发现,上了年纪的广州人比年轻人更加注重穿衣打扮,越来越多的“气质型老人”令人眼前一亮。

  75岁的伍女士认为,对渐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来说,要尽量不把衰败形象带给社会。她说:“老年人注重外形修饰是对社会的一种尊重;老年人以健康快乐的面貌出现在公共场所,也算是服务于社会。年纪大了外表多少会发生变化,人也没有原来讨人喜欢。注重打扮、乐观开朗则可以让人感到‘养眼’,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对社会的起码贡献。”伍女士的女儿说:“广州人一般都有香港亲戚、朋友,所以生活上很受港人影响。二十年前我妈妈退休后,每次出门都要擦口红甚至化个淡妆,她说一起喝茶的香港朋友都是这么讲究的,香港人认为在公众场所注重自己的外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我妈妈当时退休收入不高,但她在穿着上却比上班时更加讲究,她花很多时间在服装城淘价廉物美的靓衫,穿出去也不比香港老太太差。在公共场所看见穿着邋遢、弯腰驼背的老年人,我妈妈就会很心痛地说‘这人偷懒害得自己那么丑,也让大家看着难受。’”

  【观念四】

  继续学习不让“大脑萎缩”

  越来越多的广州退休者重视退休后继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他们认为这是不被社会抛弃的前提。

  虽然上了年纪学习应用现代科技有些难度,但越来越多的广州退休者都掌握了一定的电脑知识。年近九十的张先生已有十多年的“网龄”,他七十多岁时向家人宣布要学五笔打字。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融不进他生活的时代,大家讲的话他听不懂,大众谈论的话题他不关心,那么,即便再长寿,也会活得孤独、可怜,活得没有质量。张先生仅花一个月时间就熟练掌握了五笔打字,后来又学会了上网。现在,他与一批同龄的网友经常在线上交谈、线下聚会,生活过得很有滋味,身体也很健康。

  广州一家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该公司每月都开设免费理财课堂,来听课的人中有不少是退休者,他们谨慎投资,认真学习,虽然有的人学习起来比较慢,也容易忘,但很有恒心,也很有成就感。

  【观念五】

  不喜欢“被照顾”

  广州老年人自立愿望强烈,轻易不愿意依赖别人。

  在公众场所,大多数的广州退休者都不愿被看成是“需要被照顾对象”。有个高中生告诉记者:某天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他看见上来一个穿着牛仔裤和连帽外套的老人,忙站起来给他让座,没想到老人直摇头说“谢谢”,然后站在他身边,双手拉着车上的吊环,让身体随着车子的惯性摆动,口中还嚼着口香糖。高中生回家把这事告诉了妈妈,还说今后坐公共汽车不再坐位子了,免得让座后别人不接受搞到自己很尴尬。妈妈说,你不能以一个人的皮肤皱纹和头发颜色来让座,你要看他的精神面貌和肢体表现,有的人虽然皮肤和头发都宣布已进入了“需要被人照顾”的老年,但他的精神不老且肢体健康,你让座给他,是对他不礼貌的表现。但如果你是给看起来体力不支的老人让座,他会欣然接受并向你道谢。

  有一个志愿者告诉记者,她去一家养老院做义工,一个老人告诉她,她不喜欢接受陌生的志愿者的帮助,因为有些志愿者把她看成一个完全无自理能力的老人,以为她什么事都需要人帮助。比如她完全有能力给自己梳头,但有一个星期天,来了三批陌生的志愿者,每批人来了都给她梳头,结果那天她被梳了三次头。“其实看见志愿者我很高兴,想和他们聊聊天,听些新鲜事,不希望被看成是一个彻底的废物。”老人说。

  广州人一家老小喜欢周末去酒楼喝茶聚会,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进出酒楼的路上,除非身体有疾行走不便者,其他大多数老人都是自己行走的——哪怕有的人走得很慢,他们也不喜欢被人搀扶。

  【观念六】

  为自己和家人做好“健康管理”

  退休者都步入了易患慢性病的年龄阶段,健康意识较高,近些年一些人从西方引进了“健康管理”的理念,开始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进行管理:全家定期体检、到医院进行健康评估、请医生进行健康指导。家住番禺的王女士家有六口人,每年都会在她的安排下去小区一家医院体检并进行健康评估,这家医院专门开有“养身专科”,鲜明地打出“治未病”的旗帜,配有一套中西医相结合的健康评估机器,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给出饮食建议,回家后她就亲自下厨,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家人进行“食疗”。她还和一批退休者在附近农村合租了一块地,亲自动手种有机蔬菜,生活过得充实愉快。王女士说:“美国人经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90%的人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我家人这两年经过我的‘初级健康管理’后,健康状况都有明显提高,儿子媳妇连感冒都没患过,我父母的病痛也减轻了,我和先生也很健康。”

  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广东省第一个健康管理组织——广东健康管理学会宣告成立,该会明确提出了“上医治未病”的概念,并希望通过健康档案管理,对慢性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早防早治。健康管理不仅能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口老年化负担。

  【专家建议】

  退休者“抱团取暖”可以减轻养老负担

  广东老人自强自重意识很强,轻易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减弱,相当多的退休老人还是会担心一旦身体出现状况,需要他人照顾的问题。有钱的可以请保姆,没钱的又怎么办呢?

  即将步入退休年龄的王律师提出了“退休者抱团取暖”的建议,王律师认为,目前相当多的人在55岁左右就退休了,按照联合国给出的人生年龄阶段的划分,这个年龄还属于“中年”(45岁至59岁),还有体力和脑力为今后做些准备。退休之初除了可以进行“二次就业”赚钱养老外,还可以参加义工组织为那些年老体弱、需要帮助的老人服务。如果有一个组织负责记录他们为别的老人服务的“工时”,等到以后他们自己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顾时,就可以用之前攒下的“工时”请义工服务,这种“有交换性的服务”比“无条件的奉献”,更容易被服务双方所接受。照顾别人者,就当是为自己日后储藏资源,接受照顾者,是在享受自己之前的劳动所得,大家都心安理得。

  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彭澎认为:居家养老正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载体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这种方式的养老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不仅政府可以通过采购服务,较快、较大规模地提供民众可以接受的养老方式,许多社工、义工也有了介入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的平台。

  【记者手记】

  广州老人“形老神不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广州退休老人最突出的特点是“形老神不老”:虽然从他们的脸上、肢体动作上可看出他们“不年轻”,但他们活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深邃的洞察力,让人感受到他们心境不老。他们关心时政关心经济,他们能与年轻人一起议论“非诚勿扰”,也可以争论美国大选。他们中有人热衷组织Q群上网聊天,也有人喜欢参加各种级别的同学聚会。他们仍然热爱火热的现实生活,有选择性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一个来自东北小城市的女士对记者感叹:“广州老人80多岁了还像60多岁一样,一点也不显老!”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与身体完全可以不同步。用与时俱进的现代观念,激发起老年人内心深处潜在的能量,来对抗岁月的增长和身体的衰退——这,就是广州老人不显老的法宝,也是广州养老文化的独特之处。

(来源:南方日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