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VS中国节 要消费刺激还是精神传承?【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圣诞节VS中国节 要消费刺激还是精神传承?【2】

2012年12月24日10:3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对此,某事业单位30岁的员工袁钧深有感触,每天满负荷工作的他最想“借机放松一下。”他约好平安夜与朋友们一起出去吃饭,唱歌,尽情释放平日压力。

  28岁的厦门外企白领田艳则说,圣诞节是一个非常浪漫的节日,小时候就总盼着能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童年的幻想现在让自己对圣诞节仍充满期待。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教授说,圣诞节发展到现在,已失去或淡化了它原有的宗教性质,即使在西方也有这样的变化。

  “节日的意义古今中外都是相通的,寄托了人们对未来对生活的一种期许,或自己的某种感情。现在年轻人将圣诞节看作可以享受玩乐、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这是很自然的。”朱小健说。

  能否为传统节日投去一瞥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了,然而,与圣诞节的热闹狂欢相比,有些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兴致却不太高,这令人注意和反思。

  “每年的模式都一样,在家看电视、吃饺子、放鞭炮,然后过夜睡觉。春节联欢晚会每年也差不多,没意思。”小萍说。

  专家表示,我国很多传统节日大都含有与亲人团聚的意义,传统节日更多注重精神层面,相对缺乏商业活动和表现形式的依托,年轻人参与热情不高。

  中国民协节庆研究会主任李汉秋说,不能把过节当成小事。“洋节”被商家炒作得沸沸扬扬,主要是看中了年轻人的消费力。他认为,商家应该增加民族感情和文化自觉,把对“洋节”的热情分一些给传统节日。

  但也有专家认为,大可不必为了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太过多虑。中国人过圣诞节、外国人过春节已成为一种中西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世界是由多元文化组成的,文化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

  朱小健建议,可以借鉴一些“洋节”的做法,开发相关的电影、图书、歌曲等,这既是节日的符号,也是一种传播介质。这方面要做的还很多,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让传统文化得以回归和完善。

(来源:新华网)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