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网络成择偶寻常方式 征婚者贞洁观淡化--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报告称网络成择偶寻常方式 征婚者贞洁观淡化

阚枫

2013年01月07日13: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报告称网络成择偶寻常方式 征婚者性贞洁观念淡化

  资料图:9月21日,众多家长在相亲节上为子女寻觅适合的对象。中新社发 李一芳 摄

  今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蓝皮书称,,“郎才(财)女貌”与“门当户对”仍然是当代中国青年人确立择偶标准的基本原则;随时间演化,征婚者的“性贞洁”观念和“传宗接代”的观念有所淡化,征婚者更加重视家庭幸福而不是事业成就,更加重视与配偶交流和分享内心世界等。

  蓝皮书称,网络择偶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和多元社会寻找配偶的寻常方式。据统计,早在2009年,中国网络征婚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1.4亿。蓝皮书研究抽取了2005-2010年使用百合网征婚的18-40岁的男女客户作为调查对象,对覆盖全国各省区31345名网络征婚者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女性对于配偶的社会经济状况(收入、学历、有无住房)有更严苛的要求,对自己的外貌评价更高,以吸引对方;男性征婚者则不太看重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但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年龄小的配偶。

  其次,征婚者会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和调整择偶标准。尽管存在上述“郎才(财)女貌”征婚标准的性别差异,但是相当比例的男女仍希望选择与自己收入、学历、年龄、身高等相当的配偶,即所谓“门当户对”。

  第三,征婚要求的性别差异也会随着社会变化而调整,从2005到2010年,男性征婚者希望配偶与自己社会经济状况(尤其是学历)相当的比例在增加。可以预测,这一趋势会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和女性参与社会事务机会的均等化而增加。

  蓝皮书从性爱观念、生育观念、经济观念、对家庭-社会角色的期待、人生追求、以及对关系的期望等6个方面对择偶价值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性爱观念方面,男性总体上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更高,但是对于伴侣的婚前性行为接受度较低。对于女性则正好相反,对于一般的婚前性行为接受度相对较低,但更容易接受未来伴侣的婚前性行为。

  在生育观念上,大部分征婚者希望婚后要孩子,但不希望马上要,可能与城市青年人社会工作压力大、传宗接代的观念淡化有关系。在经济观念上,大部分征婚者都倾向采用“节俭”的生活方式。在对家庭-社会角色的期待上,大部分征婚者认同传统的家庭角色(男主外,女主内),但同时也接受有所调整;希望与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或紧密的联系,以更平等的态度对待双方家庭。

  在人生追求上,大部分征婚者更看重家庭幸福而不是事业成就,其中,男性更重视精神生活和事业成功,更喜欢挑战和刺激,而女性则更看重家庭幸福,更重视淡泊、和谐的家庭生活。在关系期待上,征婚者普遍非常在意与配偶在一起的时间,愿意与配偶分享内心世界,会与配偶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

(责任编辑:薛白、乔雪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