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计划接踵出炉 多省城镇化思路渐明--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投资计划接踵出炉 多省城镇化思路渐明

王颖春 陈琴

2013年01月11日08:07    来源:中国证券报    手机看新闻

  陕西和河南两省近日披露今年的重点项目计划,其中与城镇化直接相关的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00亿元。今年以来,新型城镇化思路正随着各地年度投资计划的出炉而渐次落地。

  专家建议,各地在开足马力上马城镇化有关项目的同时,应进一步防范可能由此增加的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应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人的城镇化”上。

  豫陕拟投资逾3000亿元

  陕西省发改委网站近日披露,今年陕西省将初步安排省级重点建设项目450个,预备新开工项目40个,年度计划投资3100亿元,其中多个项目与城镇化有关。陕西省将安排660亿元投资,加快西成客专、西康复线、延志吴高速、榆佳高速、三星快速干道、西安地铁一号线、汉中及延安机场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关中城际铁路、安康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

  河南省也披露了今年与城镇化有关的投资计划。今年河南省将推动县城做大规模,加快复合型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争取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城市新区率先突破。在城镇基础建设方面,河南将主要实施规划建设新区、推进旧城改造、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特色商业区建设“四策并举”,力争完成投资1900亿元,具体项目涉及天然气管道建设、学校医院扩容、城市管理、环境污染治理、城市内涝整治等方面。河南省预计今年完成交通投资700亿元,强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全省“半小时”和“一小时”交通圈。全省城镇化布局将与“交通网”有机衔接。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除陕西和河南外,全国多个省市已开始筹划城镇化建设试点并计划上马一批相关项目。黑龙江省正在进行饶河、抚远、虎林、密山四县(市)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福建省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涉及43个试点镇。南昌市将启动大都市区规划编制,重点实施南昌航空城等一批重大项目。

  警惕地方融资风险

  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进程中,中西部地区城市、县城、农村的基础建设投资潜力巨大,对住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需求将上升。“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建设涉及的投资资金数以万亿计,资金来源和风险控制成为未来我国控制金融风险的重要课题。

  从目前各地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来看,政府投资仍将是城镇化资金主要来源。在经历了2012年新一轮城投债热潮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再度受到各界关注。财政部等四部门近期发布文件,要求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进一步防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应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过度造城、粗放扩张所带来的问题,要警惕社会融资规模扩张给地方融资平台带来的影响。“去年地方融资平台所获得的银行信贷融资增长较少,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信贷融资减少的现象,这从商业银行的公司中长期贷款比例偏低就可以看出来。”与此相应的是,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社会融资规模大幅扩张,银行信贷以外的融资总额增加超过2万亿元。“银行信贷监管标准明确,地方融资平台想要获得银行贷款比较难,因此它们普遍靠发行城投债引入其它资金。”

  目前来看,信贷以外融资方式的风险监管不如商业银行严格。连平表示,要控制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除财政部等四部门近期发布的文件外,还需要明确“影子银行”的监管细则。

  “人的城镇化”是关键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日前表示,城镇化的核心是将农民转为市民,再搞一个大型的投资型城镇化并不是国家政策所希望的。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城镇化的关键是如何将农村居民转为享有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的城镇居民,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韩俊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政策上应有三个层次。首先,建立以居住地为基本单元的人口管理和服务体制,将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其次,免费推进居住证制度,办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在子女就学、各种公共服务上要与当地人口享受同等待遇;再次,分类调整户口迁移政策,逐步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居住地有序落户。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建议,一方面,加快收入分配改革,通过劳动力收入的增长,使农村人口在城市消费成为可能,进而带动城市基础设施等投资的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依靠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提升来驱动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非农产业的发展、新型城市的建设,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记者王颖春 陈琴)

(责任编辑:薛白、乔雪峰)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