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九连涨为何难换职工幸福感?--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养老金九连涨为何难换职工幸福感?

2013年01月13日10:45    来源:工人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这本是一个民生重大利好消息 。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

  这是2005年以来,国家连续第9年调整企业养老金。此次调整后,预计企业人员退休金将达1893元/人/月。

  但据媒体报道,很多因此获益的职工并没有欢呼雀跃,反而普遍反应平淡,觉得生活水平并未有随着九连涨显著提高,甚至称没感觉。

  这一巨大反差值得探究。

  首先一个原因是社会保障起步晚,起点低。2005年调整前月人均仅达700元,导致很多退休职工生活艰难,于是才启动了持续9年的上调计划。

  比如2012年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了1721元,8年累计月人均增加1021元,也远落后于当年城镇居民平均收入的水平。

  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虽然九连涨,但这些年物价水平也在涨,尤其是基本生活资料上涨势头更猛,对于广大低收入退休职工而言,他们退休金上涨的幸福感被追不上的猪肉、白菜、大葱价格冲抵殆尽。

  更重要的是,数据显示,基本养老保险退休金相对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水平已经从2005年的60%下降到了2009年的47%。据测算,2010年替代率为42%,2011年略有上升达到44%左右。替代率下降意味着养老金的保障水平也相应贬值。这意味着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连涨8年后,实际收入上涨尤其是购买力却在下降。

  养老金替代率指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养老金的最低替代率为55%。

  按照国际经验,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

  这意味着,九连涨尽管有助于退休人员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但仍有相当一批退休职工依旧很难保障基本生活。

  这都不是最麻烦的问题。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热帖:“部队退休:7800元。机关退休:5800元 。事业单位退休:4800元。企业退休:1800元。”虽然数据放之全国有偏颇,但却折射出中国现在养老金一个可怕顽疾——双轨制。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连年保持在将近100%,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已不足其二分之一。即使公务员没有占用职工缴费的钱,直接由财政拨付,也已经成为纳税人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

  而且这样的体制内外落差,无疑进一步加剧社会鸿沟,激化矛盾,使九连涨带来的惠民正向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中国社会保障已经全面挺进法治时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18条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这除了进行深层体制改革,彻底消弭双轨鸿沟,使城市居民全面纳入社会化养老的主渠道,更需要确定一个符合多数人要求的养老金基准线——按现行职工养老金水平,体制内会抵制,而按照目前公务员的水平发放,会成为各级财政不能承受之重。

  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表明,全国近一半省区养老金收不抵支,全国养老金个人账面亏空高达2万亿元,始终没有摆脱“寅吃卯粮”的窘境,并存在着地区、行业巨大落差。

  根据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中,用于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健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补助为2173.73亿元。由于养老金的基数扩大,这一数字在2013年将进一步增加。

  因此,要彻底打破部分职工养老金越涨、生活水平越低的悖论,一方面需要完成制度并轨,建立全社会统一的养老安全网;另一方面则需要国家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社会化养老机制,并适度提高个人缴纳水平。

  对于一个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增幅更快的国度来说,缩减一些不必要的公务开支,裁撤些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多对占尽政策资源优势的央企征收些红利,全面提升全民的养老保障水平的潜力还是相当大的。

  这不仅关乎民生,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石述思

(来源:工人日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