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价拍卖”真假难辨易做局 投资更具风险【3】--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无底价拍卖”真假难辨易做局 投资更具风险【3】

2013年01月14日08:23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八大山人款《荷塘双鹌》,无底价起拍,339.25万元成交。

  建议

  高价值艺术品需谨慎使用“无底价拍卖”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兼职教授王凤海表示,“无底价拍卖”实现了完全由竞买人来行使定价权。“拍品到底值多少钱,不再由一部分人先定一个价格,而是交给竞买人所代表的市场来决定。它实际上是一种更为公平、公开、合理的交易方式,是具有推广意义的。”

  “但要想做好‘无底价拍卖’,尤其是高价值艺术品的‘无底价拍卖’,应当具备一些相应的前提条件。首先是拍卖企业应该比较专业,有较强的号召力,并且在拍卖前进行非常广泛的宣传;其次是拍品的收藏人群要比较广,有相对多的人群被吸引来参与竞拍,参加的人越多、越专业,竞拍结果就越接近于艺术品的真实价值。”王凤海说。在他看来,“无底价拍卖”的结果有不可预知性,而艺术品的价值又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在艺术品拍卖中一定要慎用“无底价拍卖”,尤其是高价值的艺术品。

  据记者观察,虽然目前“无底价拍卖”做得风生水起,大多数拍卖公司看似随心所欲,实则不逾矩。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都在恪守自己的“红线”。巴振宇告诉记者,北京博观选择的大都是市场价在5万~10万的作品。“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作品,我们不会拿来进行‘无底价拍卖’。主要是因为不可预测性太大,风险太大。而且拍卖的时间也会过长,不利于节奏的控制。”

  尽管倪瓒款《乐圃林居图》在无底价专场拍出了500多万元的高价,但赵涌坦言,这对于泓盛也是一个偶发事件。价值几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的艺术品,如果事先知情,泓盛一般也不会拿出来做无底价拍卖。“能收藏这个价位的艺术品的人群太少了。同样,当代艺术品,如油画、雕塑,我们现在也不会拿出来进行无底价拍卖,因为收藏的群体也不大。收藏的群体越小,假成交、相互做局的可能性就大,风险也越大。邮票就非常适合‘无底价拍卖’的方式,《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市场价值现在是100万元,我同样敢拿来‘无底价拍卖’。因为它的收藏群体太庞大了,藏家之间根本不可能提前商量好‘做局’。”

  赵涌透露,1月21日起,泓盛“无底价拍卖”的纸杂文献板块将在网络上开槌。“如果拍卖现场只有几十个人的话,那还是有可能捡到漏,但依托于网络平台的拍卖,每天有成千上万人前来鉴赏,那基本上不太可能捡到漏,‘无底价’拍出的价格也就更接近于它的真实价值。”

(责任编辑:薛白、乔雪峰)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