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称:PPI增幅或在本季度末“转正”--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分析人士称:PPI增幅或在本季度末“转正”

郭钇杉

2013年01月14日11:1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手机看新闻

  在去年三四季度政府重启投资稳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筑底企稳回升趋势明显。最近几个月工业增加值、投资和消费等数据的公布验证了此前对于经济增长的判断,分析人士指出,经济企稳回升和通胀触底反弹并存,并且通胀压力渐显。

  2012年12月经济数据出炉后,业内专家纷纷指出,去年四季度基本构筑了前一轮物价涨幅的周期底部,2013年将是物价上行新周期的开端。同时,在中央“稳增长”政策之下,PPI回升趋势明朗,整个实体经济确立企稳回升的态势。CPI或将继续走高

  2012年12月经济数据显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创下2012年6月份以来新高,达到2.5%,其中菜价上涨为主因。

  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近期国内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中国整体食品价格指数开始逼近历史峰值,这样一种“超预期”反弹推动了去年12月份CPI走高。不仅如此,高盛经济学家宋宇更进一步认为,另一大推手是非食品价格环比增幅由负转正,在总需求连续3个月强劲复苏之后,非食品CPI的反弹很可能反映基本面通胀压力可能已有所上升。

  此次一菜价反弹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反弹推升通胀回升,符合很多业内人士去年四季度初的预判。分析人士指出,形成通胀的因素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需求,另一种是成本。成本的因素里会含有偶然因素,比如天气等,这些偶然因素消失后,通胀的就会回归到正常的变化中。当通胀是由需求带动的时候,往往表明经济向好,经济处于复苏或者繁荣期。若通胀更多是因为成本推动时,失去了需求,那就形成了滞胀。从目前情况看,当前的经济处于复苏期,最新CPI是含有偶然的天气因素。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认为,今年CPI仍然会继续走高,或涨至3%以上,而年内的物价还会进一步上涨。国内方面,目前货币流动性比较充裕,资源品价格改革带来的资源品价格上升及城镇化导致的土地成本上涨等结构性通胀因素将在中长期存在,而劳动力成本上涨仍然是推动物价上涨不可忽略的因素。国际方面,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过剩,或我国带来通胀压力,并推动今年CPI继续走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提醒,国内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胀水平已有所抬高,且下半年物价上行压力将加大,同时还存在全球宽松的流动性与国内投资过热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风险。去库存接近尾声

  据有关数据显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降幅进一步收窄,并连续3个月回升,去年12月PPI同比继续升至-1.9%,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去库存接近尾声。尽管12月份PPI增幅仍为负值,但受到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强劲反弹的推动,其环比上行趋势十分明显。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2.7%,其中,采掘工业价格、原材料工业价格、加工工业价格都在下降,采掘工业价格下降尤其明显,下降6.1%,相反,生活资料价格却同比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衣着价格、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8%,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8%。

  分析人士认为,按照这样的走势,PPI增幅很可能在本季度末转为正数。因PPI衡量的是出厂价,其往往滞后于市场价格,且市场价格的周数据自12月初以来持续上涨而PPI衡量的是月内均值,PPI数据倾向于低估近期生产者价格的上升趋势。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在1月份PPI中有更充分的体现。

  “PPI连续3个月回升表明,经济增长带来的需求导致产品需求的新增,制造业去库存接近尾声,供过于求的现象得到缓解。”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表示。

  “12月PMI购进价格指数上涨有一定的季节性,实体经济生产需求缓慢恢复对生产性价格的明显拉动尚需时日。”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未来PPI走势,中央稳增长政策之下,PPI回升趋势明朗,但速度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预计国内市场内生的恢复动力可能在“两会”明确未来经济发展思路后才会进一步稳固。(记者郭钇杉)

(责任编辑:聂丛笑、乔雪峰)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