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姐户籍乱象下的多种思考--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房姐户籍乱象下的多种思考

2013年01月23日15:2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近日,陕西省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原副行长龚爱爱被曝有两个户口,在京有20多套房产,价值逾10亿。此事曝光后,神木警方已将龚爱爱的虚假户口“龚仙霞”注销。可是经媒体查实,“房姐”龚爱爱至少有4个户口,除了此前被曝光的两个户口,另两个分别在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派出所和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派出所,户名均为龚爱爱。(1月22日《京华时报》)

  从房妹到房姐,从全家双户口到一人四户口,由此可见一人多户口并不是个别现象,更有可能是普遍乱象。一人多户到底有什么用?或许是为隐匿不法财产做准备,或许是为套取经济适用房打掩护,一言以蔽之,户口从诞生之初就附着诸多附加利益,一人多户无非为的是附着在户口上的利益和便利。

  据报道,“房姐”龚爱爱的户口是从北京市房山区迁到朝阳区奥运村派出所的。据笔者了解,对于户籍的迁入迁出,市区的审批程序比较严格,而郊县的审批条件相对宽松,且从郊县迁入市区一般不需要再行审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户籍管理漏洞,贿赂户籍管理人员,先将户籍违规迁到郊县,再从郊县迁入市区,最终达到落户市区的不法目的。

  至于“房姐”为何会拥有北京户口的问题,这似乎早就是公开的秘密。由于北京户口奇货可居,使得明码标价的户口“黑市”买卖存在多年。买卖的背后透露出北京市户籍管理制度中存在巨大的寻租空间。“黑市”上叫卖一个北京户口价值30万,值吗?有人表示,太值了,有了北京户口,可以买北京经济适用房,只要一套房就能把买户口的钱“赚”回来。可见,北京户口已不仅仅是一张纸,而是无数个机会。

  虽然户籍不是商品,却因为户籍上附加的福利和权利,使得户籍真实地产生了价格。早在房姐事件之前,户籍管理腐败就在各地不时浮现。例如,“农转非”在许多地方变成了交易活动,有的地方由政府公开标价,向那些要求进城的人征收城市建设费、增容费;更多的地方进行暗箱操作。那些希望获得城市户籍的人,为了改变自己由户籍制度所赋予的“命运”,不得不寻求于各种潜规则。

  户口地是个人不能选择的,以此来确立权利、利益分配恐怕也不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但用非法的手段来户籍造假,更是错上加错。“房姐”“房妹”们借助本人或他人的公权力轻松越过这道户籍制度藩篱,个中猫腻必须一查到底。但我们也应该深究有多少无奈的人被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所困而苦苦挣扎,希望这能成为“房姐”事件的另一层现实意义。

  (钱兆成)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