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看数据”该如何看(评论员观察)--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不好看数据”该如何看(评论员观察)

詹  勇

2013年01月30日07: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明知不好看,还毅然公布,首先表明了党和政府正视问题的决心和勇气。数据背后的深层症结,常常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短腿、生态文明的欠账、重点领域改革的滞后。如何攻坚克难,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一招

我们观察经济社会,常常离不开数字化的视角。最近,一系列数据就让人在喜忧参半中看到一个复杂的中国——

全社会研发支出去年预估超万亿元;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创9年最高;规模以上企业利润连续4个月好转……这些数字释放出经济回暖、基本面向好的信息,令人振奋。

另一方面,一些“不好看数据”也浮出水面。从一些城市的PM2.5值“爆表”,到兰考大火“烧”出50万孤儿散落民间的现状;从长期高于0.4“国际警戒线”的基尼系数,到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些数字,既让有关部门“压力山大”,也契合人们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感受。

数据凸显“发展起来的问题”

有人感慨,数据的多样性,说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欣欣向荣”与“严峻挑战”并存的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正确看待“不好看数据”,影响着观察、思考现实的态度与方法。

数据背后是问题。明知不好看,还毅然公布,首先表明了党和政府正视问题的决心和勇气。细细分析,更会发现,“不好看数据”要么反映的是新问题,要么是在时代背景下摇身一变的老问题。

比如,随着工业化进程高歌猛进,我国踏入汽车社会门槛,工业粉尘、煤烟污染、尾气排放等叠加起来,大气污染空前严峻,居民对生态环境有新诉求,这构成了从PM10到PM2.5的现实语境。又比如,“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现象由来已久,但人们对基尼系数的关注与反思,则是在“蛋糕”越做越大的情况下想着如何分好“蛋糕”,其潜台词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20多年前,小平同志就深刻预见,“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城市大了,车多了,但头顶的天空也变得灰暗了;温饱了,小康了,但铺张浪费的习气也抬头了。不好看的数据,凸显的正是“发展起来的问题”,要求我们立足全新视野、更高水平来打量现实、谋划出路。

宋人杨万里诗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发展永无止境,问题层出不穷,这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因此,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来不得半点含糊。

在攻坚克难中改写答卷

不怕开始不好看,就怕始终很难看。公布“不好看数据”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数据背后的深层症结常常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短腿、生态文明的欠账、重点领域改革的滞后。因此,如何攻坚克难,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一招。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斗争中学会斗争”,我们党老一辈领导人的这句名言,道出了共产党人破解问题的根本方法。今天执政者的问题意识,无疑需要更有力的现实支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问题多发的转型社会,差异明显的发展基础,要求执政者面对问题时要有底线思维——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同时也要有务实举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掌握节奏和步骤,才能稳扎稳打、持续提升。

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一度走低的外贸数据,从各地各部门到工厂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合力使我国经济率先走出阴霾,抵达了世界第二的新高度。面对与高企的经济指标不相称的民生数据,党和政府从广覆盖、低水平起步,渐进式地提标准、上水平、增保障,构建起惠及10多亿人的社保体系。

从这样的发展轨迹来看,改革不停步、改善不止步,社会才能有进步。激发出“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心与底气,实现“危机变契机”的转化,就可以在问题熔炉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获得不竭的前行动力。这正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发展学”。

数据从难看到好看,折射的是中国现代化螺旋上升的发展进程。从一颗铁钉都要进口的烂摊子,到造福全球的“世界工厂”,从有被开除球籍之忧的巨大差距,到举足轻重的中国力量,中国走到今天这一步,从来就不存在一帆风顺、吃现成饭的偶然机遇,从国运以至个人命运的转变,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劳动,靠的是13亿人实现“中国梦”的不懈实干。 

(责任编辑:张文婷、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