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公开箭在弦上 专家称应优先提拔已公示财产官员【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财产公开箭在弦上 专家称应优先提拔已公示财产官员【2】

2013年01月31日07:48    来源:中央电视台    手机看新闻

  张鸿:隐私和公开当中一定有一道线来划分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这里面更多的道理是官员的道理,但社会民众普遍认为,你应该公开。但是官员有自己的理念上的差异,很多官员会认为说,我不是你的奴隶,凭什么让我公开?但是在现在这样一个执政理念下,你不是我的奴隶,但是你是我的管家,我很多重要的事,比如花钱的事,这么重要的事委托给你,所以我就要用一些办法了解你财富的来源。当然这不是隐私,你提到了隐私,隐私就是技术的屏障,隐私和公开当中一定是有一道线,这个线应该画在哪?比如你的财产,你财产的来源,你的家人,你的直系亲属,女儿、儿子、还有自己的妻子,这个是不是应该在公开的范围里,我认为应该是。当然你也可以探讨哪些就是我的隐私,我不应该公开,但它是一个技术活,是可以探讨的。基本的理念就是,你应该向我公开财产,同时也保证官员有一定的隐私。因为你既然做了我的管家你,就要让渡一些隐私。

  马光远:官员财产公开是大势所趋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其实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特别狭窄,就是财产的公开,那么事实上从一百多年以来,从现代行政讨论官员本身的透明廉洁的历史来看,事实上没有太大的振动。包括有一些人认为老百姓不公开,凭什么我公开?或者等等的这些说辞,事实上是少数的。对于官员财产公开,今天我看到一个比较好的现象是什么?就是大家在理念上已经基本上接受了,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官员不敢公开的讲我反对。当两会在近期召开的时候,上到政治局常委,下到一般的官员,大家都表示说“如果国家法律要求,如果上面组织上有要求的话,我一定会公开。”我觉得这是一个主流的表态,那么少数的表态中可能会有一些雷人的说法,当然也有一些官员以身作则,比如说广州的政协副秘书长,他直接讲我有多大的一个房子,我愿意自己第一个公开,而且写了一个提案等等。

  这么一个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就是说财产公开本身作为走向廉洁、走向透明、走向现代政治的这么一个方式,这是一个大势所趋。大家从理念上已经认可。现在关键是什么地方?关键就是我们从技术层面怎么来探讨,就是这个边界在什么地方?

  马光远:财产公示制度事实上是对官员的一种保护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觉得从理念上,可以看出,下至老百姓,上至高层,事实上这个认识已经非常统一。关键我们怎么样进行一个顶层设计?具体操作怎么去设计?这是我们需要进行探讨的。说这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这真的是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玩笑话。

  我觉得主要还得靠制度,也就是说你靠个别的官员,然后让官场人认为他用破坏潜规则的手段去推行财产公开的话,我倒觉得有一些情况下,真的会起副作用。因为大家在讨论,最后发现这次讨论总是走上一个不好的方面,造成一个官场的不稳定。

  如果有一个制度,我们以前不是说厅处级干部必须如实的告知家庭情况,叫个人私下报告制度,这个报告制度实际上是财产公示制度的一个前提。这个情况是告知我们的组织部门知道,你有多少套房子,你的老婆是不是在国外,你有几个孩子,孩子在干什么等等,这比财产公示的范围更加广泛一点,这能为我们以后的财产公示制度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比如说现在中纪委就明确提出说“对官员个人事项的报告制度,要进行抽查,那么抽查一旦属实,就意味着你可能承担一定的责任。”

  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整个过程最终离不开一个形成大体的,让大家可以规范的一种制度。现在的个人思想报道制度,填什么东西已经很规范了,一个表格拿来以后,大家都知道怎么填,填真的还是填假的,大家心里都非常的有数。但是到一定程度以后,如果这个东西抽查率达到20%、达到30%,甚至到50%以后,那就等于半公开了。到那个时候,大家肯定认为说,你为什么抽查我?没有抽查他?那还不如大家全部公开,我觉得走到这一步以后,就水到渠成了。所以现在我们应该更多的还是探讨,怎么样根据我们的国情,怎么样根据我们现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来做一个完善的设计?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财产公示制度事实上是对官员的一种保护,而不是说破坏什么样的潜规则。

 

(责任编辑:李海霞、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