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真正目标及路径选择--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城镇化的真正目标及路径选择

2013年02月04日08:38        手机看新闻

  城镇化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城镇化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以货币形态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效益,以及增加以货币形态为表现形式的GDP总量。因为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单纯通过城镇化所实现的GDP总量增长,是无法持续的。

  就静态而言,我国农村的货币化程度较低,农民所承包的土地、所拥有的居宅还不能货币化衡量,而伴随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广阔农村规模巨大的非货币化土地将实现的货币化收入,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一个地区的GDP总量;与此同时,随着农村拆迁而导致大量农村居宅迁建或流通,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一个地区的GDP规模。但通过城镇化所实现的上述GDP增量增长,只是存量土地和住宅货币化的结果,社会财富总量并没有增加任何价值原子。可见,以存量资产货币化为切入点的城镇化并不能实现GDP的可持续发展。

  从动态来看,一些人从农产品利润较工业品利润要低的这个角度,认为进入城市化之后,作为工业用地的土地所实现的经济效益要高于作为农业用地的土地所实现的经济效益。这种判断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具体言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要考虑土地工业化之后所产生的效益能否得到持续发展,这主要取决于土地工业化之后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潜力以及工业产品的先进程度;土地工业化之后所生产的产品是否会污染当地的自然资源环境。如果土地工业化严重污染了环境,那么,土地工业化所形成的污染部分必须从工业化企业实现的经济效益中扣除;要考虑土地工业化之后所创造经济效益的来源。如果土地工业化仅仅依靠土地与当地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经济效益的实现仅仅是自然资源的货币化形态,不能就此认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效益;此外,还要考虑土地工业化之后所生产的工业产品消费群体构成。如果这些工业产品主要直接或间接用于本国居民的基本消费或满足本国居民消费升级需求,那么,这种条件下城市化的目的与我国不断提高居民物质、精神生活需求的生产目的是一致的,从工业品的最终用途来看,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土地工业化之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有效的;如果土地工业化所生产的工业品主要用于出口,并且这种出口所积累的外币无法通过进口的方式,来直接或间接地用于满足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那么,这种假设条件下所实现的经济效益,仅停留在外汇储备形态上,只有在通过进口从国外购买相应产品之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当然,从对外贸易的具体内容来看,其还须考虑两国贸易品所体现的技术含量高低以及由此产生的利润水平高低对于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很显然,通过城镇化实现的GDP总量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诸多前提条件与之相配合。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城镇化最终目的主要表现在保证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两个方面。因此,只有积极地为实现上述目的的城镇化创造有利条件,才能使我国城镇化与社会生产最终目的保持相对一致。

  为此,笔者以为我们大致可采取如下的路径选择:

  首先,在城市化进程中确保我国可耕土地的面积,以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目前我国规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而一些地方为了增大GDP规模及取得所谓短期的经济效益,屡屡触犯这个红线,一些学者也从国际分工角度,认为设置18亿亩红线没有任何意义。他们不知道“人命关天”的道理,也不知道贸易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我国通过贸易方式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并不能从发达国家进口高科技产品实现进出口均衡,假如国内粮食供给短缺,还能指望从国外进口粮食来满足十三亿人口的生存需求吗?因此,保证我国居民基本生存消费,是我国城市化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农业用地工业化过程中,不以追求短期GDP总量和短期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而应充分考虑农业用地工业化所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高低、污染水平高低以及可持续时间。当前我国农村土地货币化程度较低,若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将农业用地变为工业用地或房地产用地,可在短时期内完成土地货币化,从而增加货币形态表现的GDP规模,但如果农业用地的工业化,不能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GDP规模的增加就是不可持续的,既危及我国农业发展基础,造成耕地流失,也会造成大量农村失业人口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用地工业化的生产项目安排,需着力引进那些科技含量高、污染少、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以此真正提高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工业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使全体国民都受益于城市化的发展。

  再者,通过实行农村的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用地的经济效益。鉴于农业用地的不可再生性,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条件下,可通过种植绿色农产品以及养殖无污染动物产品的方式,提高农业用地经济效益,这既能充分满足城市居民不断提高的物质、精神生活需求,也能缓解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巨大农业人口压力。当然,为了促进农村产品尽快地进入城市,对于农业产品运输,还应取消高速公路收费,促进城乡之间物流快速发展。

  最后,城市化对于人的知识水平有较高要求,农村居民只有在掌握必要的非农业生存技能之后,才能在城市中生存。为此,需要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全力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基本素质,为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转变“身份”提供必要的技术保证。(作者系财政部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鲍银胜)

(来源:上海证券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