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缘何总在GDP核算中“〉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1+1”缘何总在GDP核算中“〉2”

2013年02月05日17:2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只有当群众满意度和官员政绩直接挂钩,才能真正发挥民意考评的威力,才能真正体现人民当家做主,进而挤掉GDP核算中人为造成的“水分”

  近日,各省级政府都向当地人大提交了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答卷。有记者发现,去年全国各省(区、市)核算出的GDP相加总量达到57.69万亿元,比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2012年初步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51.93万亿元高出5.76万亿元,相当于多出一个广东的经济总量。(2月4日《中国青年报》)

  赵本山小品《卖拐》中有个笑话:1+1在算错的情况下等于3。但在中国GDP核算中,类似“笑话”几乎是年年上演。自1985年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地方统计总和一直高于全国的GDP总量,不仅呈现出“1+1〉2”(地方+地方〉中央)的局面,而且有递增的趋势。例如,2009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国2.68万亿元;2010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国3.2万亿元;2010年31省区市GDP超出全国总量3.5万亿元;2011年31省区市GDP总和超出全国总量4.6万亿元,而2012年地方GDP之和竟然超出全国5.76万亿元之多。

  对于GDP数据“1+1〉2”这一怪圈,国家统计局曾称,地区GDP之和比国家统计的GDP多出很多,既有重复统计的因素,也有国家与地区使用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的因素,还有外部环境的影响。诚然,重复统计、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致等问题会造成“算错情况”,但什么样的错误会达到数以万亿计的差率呢?又是什么样的错误会年年出现1+1〉2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呢?

  这显然不是简单的“算错情况”,恐怕更有其必然因素——差率如此显著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GDP被赋予了重要的考核功能,为了考核过关或政绩需要,一些地方常常高估GDP数据或弄虚作假,进而造成很高的“水分”。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GDP一直在神坛上被官员顶礼膜拜,正是由于GDP被赋予了过于重要的考核功能,一些地方出现了GDP攀比现象,GDP目标也脱离实际,甚至出现弄虚作假。虽然近年来,中央有弱化GDP考核的意向和趋势,但在其他指标未被认可、确立之前,GDP与“官帽”的联系依然十分密切。因此,要根治地方GDP虚胖,改革官员考核机制须早日提上日程,并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笔者以为,在肯定GDP指标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加重民生、民意在官员考核中的分量。让官员从过去对GDP过分关注的惯性思维中走出,进一步转向对民生、民意负责中来。具体说来,对官员政绩的考核应立足两点:

  一是体现科学发展。不断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即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力求避免无效的经济增长,如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等;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更注重考核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实际的全面的成效。

  二是体现民生指标。事实上,作为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指标,GDP毕竟和民众生活有着相当距离,其高低在短时期内很难被直观感受。而一个地方的物价水平、收入状况、人居环境等,却是民众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的,民众对官员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也自然最有发言权。因此,在执政为民的政治语境中,只有当群众满意度和官员政绩直接挂钩,才能真正发挥民意考评的威力,才能真正体现人民当家做主,进而挤掉GDP核算中人为造成的“水分”。

  (邓子庆)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