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病后付费全面推行尚无时间表 大医院难度大--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先看病后付费全面推行尚无时间表 大医院难度大

潘洁

2013年02月20日08:0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原来看病是自己先垫付,看完走医保报销;现在是医院垫付,看完病只用交自己的那部分,其余由医保部门支付给医院。此外,原来住院需要交一大笔押金,现在只需签署《住院治疗费用结算协议书》就可以直接住院了。”

  这样的好事真的临近了。这就是卫生部推行的“先看病后付费”制度。不过,2月19日,卫生部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处长焦雅辉强调称,关于“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卫生部倡导在有条件地区开展试点,但从未要求“全面推行”。这不是医改的硬性指标,不能作为行政命令。

  全面推行尚无时间表

  “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模式试点”,在2013年又一次被写入卫生部年度工作要点。那么,“先看病后付费”究竟何时才能全面实现?焦雅辉表示,对此无法给出时间表,今年肯定是不可能的。

  据了解,2009年9月,卫生部委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探索开展“先诊疗,后结算”新型付费模式试点工作。患者在门急诊诊疗时,可先预缴押金,不必在接受每项诊疗服务时单独缴费,待所有诊疗过程结束后再统一结算。这种模式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排队次数,节约就诊时间,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受到普遍欢迎。为此,卫生部2010年1月发出《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简化门急诊服务流程,积极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

  据悉,“先看病后付费”实施范围包括:参加医保、新农合范围的病人,无姓名、无陪护人、无地址的“三无”病人,病情严重急需抢救的病人。因交通事故、打架斗殴等责任事故受伤的病人不在范围内。恶意逃费者会被记入黑名单,取消资格。

  住院前不用先交押金,没钱了医院也不会给停药。面对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对于“先看病后付费”这一制度,多数人拍手叫好,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便利患者就医结算,也能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据了解,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正对此进行探索。但受社会征信体系、医保报销水平等条件限制,这种模式短期内无法全面推行。

  公立医疗投入缺位

  虽然先看病后付费的模式被叫好,但最大阻力还是来自医疗机构,患者恶意欠费逃费是其主要忧虑所在。

  焦雅辉透露,在当前试点中,虽未出现大面积的恶意欠费逃费,但个别地区还是有患者逃费现象发生。若是没有医保的患者恶意逃费,医院不能获得医保补偿,也无法向患者追讨医疗费用。此外,医保的保障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医保能报销的比例越高,个人承担的费用越少,出现少量逃费后对医院的影响越小。“现在三种医保统筹层次、筹资水平不同,保障力度不一。从实际报销比例来看,医院垫付资金风险仍较大。”

  “‘先看病后付费’的说法已经提了很久,但是,由于目前国家对公立医疗的投入缺位和不足,这种提法难以实现。”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立医院还是自负盈亏的“半企业化”性质,纯粹的公益性急剧降低,加之多年来医院都在竞争性地大搞扩建,大搞扩建的前提是大举借贷,公立医院本身已经积重难返,在国家投入缺位或不足的情况下,不可能执行“先看病后付费”,即使以后国家投入不再缺位,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做这件利国利民的事,但公立医院获得资金后肯定会首先解决的一定是自身借贷问题,而不是执行“先看病后付费”的政策。

  史立臣告诉记者,现在的试点,必须选择借贷较少或者没有借贷的公立医院,这与区域经济或者区域政策无关,但试点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消失,因为上述两个主要问题没有解决,“先看病后付费”试点就会流于形式,这样的试点是没有意义的。他同时表示,让“先看病后付费”政策不流于形式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专款专用,但是,谁来监管又成为问题。

  大医院推行难度大

  《国际金融报》记者昨日采访的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医保制度的完善是实施该制度的基础,到2015年,医保支付的力度将提高到75%,就算有个别患者逃费,医院也能保证基本不亏损。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河北、河南、山东等多地先后推行了“先看病后付费”试点,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进行了试点,绝大多数是县级以下及县级的基层医院,而鲜见有大中城市的医院推行这项公共政策。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要在县级以上的大医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没那么容易。一方面是因为医保报销比例低。比如,患者在乡镇医院可报销90%,在县级医院可报销75%,市级医院可报销50%,在省级医院或跨省医疗报销比例更低。此外,一部分无医保、无新农合就医者,如外来打工者等低收入自费人群等,无能力归还高额医疗费用。也就是说,由于大城市医院的欠款风险高,医院的切身利益无法保障,这种医疗服务模式推行存在一定的困难。试点城市临沂市人民医院院长尹传贵曾对媒体表示,“先看病后付费”在大医院推广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医保和全国的财政机构并没有全国联网,医保结算存在很大难度;且由于户籍制度限制,病人身份很难确定。 本报记者 潘洁 发自上海 《 国际金融报 》

(责任编辑:郝帅、乔雪峰)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