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身边的造假现象:造假泛滥折射诚信缺失--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关注身边的造假现象:造假泛滥折射诚信缺失

刘建华

2013年02月26日07: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造假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仅次于贩毒的第二大公害。近来,欧洲的“马肉丑闻”、“鱼肉造假”等新闻让全球惊愕,相关企业的信誉一落千丈,其造假行为将使其付出惨痛代价。

  我国也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因为在我国,制假售假非常普遍,已成为社会一大毒瘤,尤其是与民众衣食住行相关的消费品,由于消费数量巨大,假冒伪劣现象更为突出。

  童叟无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备受推崇的传统美德。而今天,这一美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一些地方对坑蒙拐骗、制假售假企业的监管、打击乏力,致使假冒伪劣商品盛行。

  温家宝总理曾在一次座谈会上说,“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显示,人们对商业、企业信任度最低,官民、警民、医患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程度也在进一步加深。在诚信缺失的社会中,人们不信任陌生人,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淡,除了自己的事,对别人的任何事漠不关心。

  企业诚信缺失,危害严重:

  ——削弱企业的竞争力,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危害经济社会的发展。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即使是知名品牌,一旦失去信用,也将被市场无情淘汰。三鹿奶粉事件就是最好的明证。企业诚信缺失给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市场化进程。法制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而诚信的缺失,一方面造成交易主体不被对方信任,限制交易主体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为防范交易风险,被迫增加交易成本。一个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如何,与这个国家的诚信度直接相关。只有诚信作为一种经济资本最大程度参与经济运作,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才能建立、健全。

  ——加剧社会道德风险,助长社会分配不公,影响社会稳定。在社会生活中,不讲诚信的行为具有很强的负面诱导作用,特别是当一种失信行为未受到处罚反而获利时,就会起到“劣币驱逐良币”的示范效应,对社会道德体系形成强大冲击。一些人靠造假暴富,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群众对社会和政府失去信任。

  ——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造假猖獗必会滋生大量的行贿受贿、官商勾结、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聂丛笑、乔雪峰)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