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北京火车站《国际金融报》记者遇到了来北京看弟弟的邱大婶,在与记者聊天的过程中,这位来自河北农村的大婶对两会热点“城镇化”给出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让俺进城,过城市的日子当然好,但俺如果不种地了能不能在城市里找到其他的活儿?政府得帮俺们解决好饭碗的问题,才能让俺们在城市里过得舒坦。”
“城镇化”话题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热中之热,如何帮助农民真正地做好身份的“转型”成为代表委员们探讨的焦点。
刘志华:城镇化要从思想上转变
3月3日下午5点,《国际金融报》记者与来自农村的五届全国人大“元老级”代表刘志华来了场面对面的交流,这位成功带领农村脱贫致富的村干部认为,城镇化应该首先对农民的思想进行城镇化,通过组织学习,搭建文化平台培养现代化农民。
作为河南省新乡市精华社区党委书记,刘志华谈起城镇化建设感慨万分,她所在的京华村40年前只是一个生产小队,贫穷落后、人心涣散。到了2010年,京华村已拥有有色金属镁深加工、旅游区、疗养院、宾馆、房地产、学校等二三产业,固定资产共计15亿元。
“干任何一件事关键是观念、思想,城镇化应该首先是人的城市化。”刘志华认为,可以改变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组织他们学习和培训,通过企业文化来打造他们的团队意识、积极向上的意识,逐步让他们的思想进行转化,由无知向有知,由粗野向文明。为了实现“人”的城镇化,应该要搭建文化平台,比如各类运动会和比赛,通过这些平台培养现代化的农民。
值得关注的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也引发了一种担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到城市打工了,那谁留下来种地?”记者发现,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2012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指出,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劳动力已逐步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解决明天“谁来种粮”已是当务之急。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该怎样留住那些能够科学种地的人才呢?”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的提问,刘志华表示,“我觉得能不能留住人,关键在于你对他好不好,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待遇和福利,这四个条件要做好,人才自然会留在农村。”
今年是刘志华连续第五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两会,她告诉记者,今年的议案和建议也是与农村建设相关,其中包括困扰农民许久的农村污染问题。
究竟该如何从源头上防止或减少农村污染呢?刘志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政府要对污染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下决心,如果总是只考虑政绩,只考虑经济数字,那是没办法下狠心去治理污染的。”
蔡继明:现行土地制度必须改
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也将目光聚焦“城镇化”。在蔡继明看来,城市化应是人口城市化,而不是土地城市化,要避免“千城一面”。对于记者“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提问,蔡继明坦言现行土地制度必须改。
如何才能让农民毫无后顾之忧地进城呢?“城镇化的本质和真谛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要把农民吸引进城的前提是工业化。”面对记者的提问,蔡继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工业化进城中,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应该足以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
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城市,那么农业现代化又该如何推进?对此,蔡继明认为,“技术农业现代化不能只靠农民,城市资源应回流农村。”
“由于进城生活6个月以上就被算入城镇人口,中国2.6亿农民工,有2亿人都是被城镇化的。”蔡继明认为,按全户籍人口算,我国城市化水平大概只有36%,城市应是人口的城市化,而不是土地的城镇化,因此我国的城市化率还是偏低,怎样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至于如何加快城市化步伐,蔡继明开出改革土地制度的“药方”。“我国城市化进程不仅滞后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也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制度。”蔡继明认为,一方面,农村大量土地被用于工业开发、商业开发,但农民征地补偿非常低。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没有把失地农民妥善安置,这种土地制度必然会导致人口的城市化严重地滞后于空间的城市化。“务必要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在谈到新型城镇化的“新”字时,蔡继明提出要避免“千城一面”。“要造就有特色的城市,根据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产业结构进行城市化建设。”蔡继明认为,“城镇化既要强调政府规划,也要发挥市场作用,特别是要让农民有自主城市化的权利,我想这也是一个‘新’。”
此外,蔡继明还强调了“信息化”和“生态文明”,强调要节能、环保、绿色,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推进城镇化。记者 赵怡雯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