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长期高不成低不就 棉纺企业面临困境--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棉价长期高不成低不就 棉纺企业面临困境

袁军宝

2013年03月19日16:29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一年一度的种棉时节又将来临。虽然国内棉价每吨已高出国际三五千元,纺织企业望棉兴叹,但棉农弃棉种粮的态势今年仍难扭转。业内分析认为,我国棉花价格已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这将使纺企由“去库存”加速进入残酷的企业整合阶段,棉纺织企业需以品牌化、高附加产品赢得生存机会。

价格内外差巨大棉农仍弃棉种粮

3月中旬的鲁西北,春意盎然。再过不到一个月就是当地种棉花的时节,但记者在德州、聊城等地采访发现,原本应该预留的棉田,现在都变成了绿油油的麦田。“原来这一片都是棉田。”山东临清市金郝庄镇农民金庆利指着一大片麦田说,这两年棉花价格低,自家四亩棉田也改种了麦子。

去年9月份,国家上调棉花临时收储价格至每吨20400元,折合成籽棉约8.7元/公斤。但由于棉花质量普遍达不到这个等级,德州、聊城等地的收购价一直只有8元/公斤左右,这样的棉价使农民种棉收益要比种小麦低出三五百元。

“从今年棉农种植意向调查来看,德州地区棉花种植面积还将下降13%左右,只有约110万亩,而2008年的种植面积为290万亩。”德州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说。

在全国,情况也不容乐观。2012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470万公顷,同比减少34万公顷。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的调查,今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6751.5万亩,同比减少427.2万亩,减幅6%。

虽然棉农抱怨棉花价格过低,但相对国际棉价又明显偏高。据监测,3月初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报价约为1.5万元/吨,而国内价格为2万元/吨左右,每吨价差约5000元,这让下游的棉纺织企业抱怨价格不合理,难参与国际竞争。

下游纺企整合淘汰或将加剧

“前年是去库存、去年是去产能、今年直接是去企业”,说起这两年棉纺织企业的生存形势,有业内人士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

山东帛方纺织有限公司是潍坊当地较大的纺织企业之一,有20万锭的纺纱能力。当听到在韩国参加展会的工作人员传来订单“捷报”,公司总经理郭新忠脸上洋溢着笑容。“在国内棉价差明显这么大的情况下,外贸市场很难做,有了几个大单,心里就能踏实。”郭新忠说。

据海关数据,2012年全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2.84%,较2011年的增长水平下降17.20个百分点。卓创资讯分析棉花行业分析师孙立武说,东南亚国家利用低成本优势抢占中国的市场份额甚至冲击中国市场,决定了2013年中国纺织行业的复苏仍将充满考验。

国内纺织行业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消失。“越南、印度等地的劳动力成本只有每月60美元至100美元,而本地已经达到2800元,并且还要往上涨。”郭新忠说。

虽然工资不断上涨,但企业仍然普遍遭遇“招工难”。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总公司近年来的市场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为此还建立一个新厂区,但受制于“招工难”,新工厂至今天没能完全运转起来。“我们曾打算引入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工人,但最后也没能成功。”公司董事长袁文和告诉记者,为留住工人,近年来公司工资每年增长15%以上。

一些企业经营者告诉记者,外需不振情况下,国内竞争更加激烈,“竞标时有的企业甚至互相串标,把价格压得根本没有利润可言。”此外,电费上涨、人民币升值也都加剧了企业经营难度。

据山东省省纺织工业协会数据,山东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去年亏损面6.97%,增加1.42个百分点。马俊凯分析认为,今年的棉纺织形势仍难有大的好转,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开始倒闭破产,今年棉纺织行业整合、淘汰或是趋势。

避开同质低端竞争成主要突围路径

记者采访了解到,面对空前的困境,纺织企业都在想尽办法压低成本,尽可能开拓市场求得生存,但从发展较好的企业来看,避开同质低端竞争,在细分市场中以核心竞争力赢得高附加值,成为纺织企业突围的重要路径。

袁文和说,企业近年来的稳步发展,主要得益于公司做精做专工作服团购业务,靠质量和信誉赢得了大量回头客,目前公司产品在金融机构、航空公司等行业的工作装市场一直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为帮助纺织企业度过困境,山东省经信部门和一些纺织企业建议,通过调整或者取消棉花进口配额和滑准税的双重管理限制、改革目前的棉花收储制度等措施,不断缩小内外棉价差;支持鼓励棉纺企业按需求储备棉花,以保证合理配棉降低成本,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公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对于棉农利益来说,马俊凯等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应继续实施棉花收储政策,尽快在新棉播种前提高2013年棉花临时收储价格,以调动棉农植棉积极性,并参照粮食直补政策办法,尽快建立棉花直补机制,按照补贴不低于100元/亩标准,对棉农实施直补,以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国内棉花自给率。

(责任编辑:乔雪峰、聂丛笑)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