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家将变“金牌编剧”?【3】--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网络作家将变“金牌编剧”?【3】

2013年04月16日10:26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焦点3

  剧本写作也将有“导师制”?

  刚被盛大聘为“编剧导师”的王兴东和导演陆川表达了他们对于剧本生产产业化的隐忧,剧本写作者被“圈养和供养”之后,还能创作不朽的作品吗?在商业化操作的模式之下,剧本写作还是否能够保持独特个性?对此,陆川表示:“必须有一颗独立的心,有一个艺术家的灵魂,才能培育一个伟大的作品。”

  面对剧本质量的拷问,盛大更愿意将精力和方向锁定在编剧这个职业中可以塑造和提升的潜质,对遴选的作家进行立体式的培训,质量反而成为后话。据悉,盛大编剧公司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编剧培训及经纪制,聘请著名导演陆川、高群书,知名编剧海岩、芦苇、王宛平、宁财神等担任国内导师,对作家进行“艺术+技术+现代化工业流程”的立体培训,致力于让他们成为专业的“金牌编剧”。

  对于层层分工的产业化培训流程,寒川子认为,它顶多设立了一个程序和机制,离真正“形成”和“培养”好的编剧尚有一段距离。“只重流程的作品将成为怪胎。好剧本首要在于好故事,好故事则首要在于好结构,好结构首要在于好人物,好人物首要在于有好作者,而好作者,只可遇,不可求,更无法批量生产。投资一千亿,成立一百个编剧公司,也无法生产一部《红楼梦》。”(记者 钟琳 实习生 袁歆玥 梁小丽)

  专访网络作家雪夜冰河

  写不写影视剧本因作家类型而异

  南方日报:你认为剧本写作和个人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雪夜冰河:最大的不同就是自由度。文学的个人创作完全是凭喜好,如果你不考虑市场因素的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是影视剧本的创作,它技术性很强,必须考虑它未来的市场,所以它更像一个合作作品。比如,你背后的投资人对你所创作的东西是否有市场要求,如果你能够同意这个创作要求,才能构成合作的基础。

  写小说的作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太主观”。比如,有的作家小说结构里的东西,会突出表现自己喜欢写的东西,比如风景的描写、人物心理刻画。但影视剧作品,要求外在的表现强烈,所以它有很强的技术性。

  南方日报:什么样的作家适合写剧本?

  雪夜冰河:一直以来,主流文学行业中的很多人是排斥做影视剧创作的,他们甚至认为这是对文学的一种伤害。我觉得这些想法都比较狭隘,这方面刘震云和王朔就做得挺好的。这关乎你对这个市场的理解,而不是两个行业本身的矛盾。影视剧创作要求跌宕起伏,要有几个高潮,这些放到小说的创作里——尤其是故事性很强的小说创作里,这也是对的。事实上,我在创作影视剧的过程中,吸收了传统小说的优点。

  像王安忆这样的作家,她如果去做电视剧,这对她的作品可能会带来伤害,因为她是属于有固定风格、很细腻的、非故事化创作的作家。其实,好多优秀的作家对小说的故事性要求并不高,比如卡夫卡的小说,还有一些意识流小说家,他们对故事性是排斥的。像这样的创作,最好不要去碰影视剧。但像金庸这样的作家,或者是畅销书的作者,他们的写作方式和影视剧的创作本身并不矛盾的。就拿都梁的《亮剑》来说,它的故事性非常强,情节跌宕起伏,改编成电视剧之后自然容易成功。

(来源:南方日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