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后,排队购票的游客
4月11日上午,人们聚集在一起抗议
凤凰古城收费经历各方博弈 合理性遭质疑阻力重重 如何收场仍存变数
凤凰古城收“进城费”引发的风波已持续一周。如今,官商合演的“门票经济”双簧,既不叫好又不叫座,进退两难。
内部遭遇商户罢市抗议,外部遭遇游客“用脚投票”——倡议“五一”不去凤凰旅游。在不少专家看来,古城收费之所以遭遇“内忧外困”,是因为将当地居民排除在利益格局之外。
各方压力之下,凤凰县如今已对收费方案作出调整和让步。然而,这起公共事件究竟会以何种方式收场,还难预料。
4月10日晚9时,凤凰古城湘西风情饰品店刘梅收到短信:次日上午,为了抗议古城收费带来的客流减少,景区商户将集体关门歇业。11日上午,刘梅发现,周围商户都关门了。
仓促的收费通知
上午8时多,船工龙大和几十个船工及家属到县政府要求和县领导对话,人越聚越多,无证导游和客栈老板也陆续加入。面谈要求遭拒。
风波次日,凤凰县旅游局局长任真君表示,政府曾召开过3次听证会,得到各方支持。在4月13日的发布会上,凤凰县副县长蔡龙也称,为了解决一票制带来的利益格局调整问题,县里成立了8个专门工作组推进整合经营工作。
但在古城商户看来,收费来得很仓促。在景区内卖腊肉和地方酒的小马说,3月份收到收费通知后,他曾向当地工商局反映过意见,但没有用。
11日当天,小马和开饭店的老张、老洪都参与了抗议行动。但第二天,他们就收到古城商会的通知,要求商铺必须开业。
县政府的小算盘
凤凰县政府有自己的一本账。据凤凰县副县长蔡龙13日通报的门票收入分配方案,门票收入将有2%作为代理费由县政府支配。在148元门票中,县政府依法征收税费和资源有偿使用费、宣传营销费、价格调节基金,“两费一金”合计为33元。扣除以上费用后,剩下的门票所得由凤凰古城公司、南华山旅游公司等三家公司分成。
也就是说,地方政府获取两次收益。当地政府一方面是市场监管者、政策制定者,另一方面,是新成立的凤凰古城景区旅游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股东。
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说,古城收取门票后,预计每年将新增门票收入1亿多元。即便保守估计,政府收入部分也将提高约5000万元。
究竟是谁先挑起收费?凤凰县政府也坦承,收费首先是由县里提出,是为了规范市场。
经营者的收费逻辑
叶文智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凤凰整个小镇只有两三万人,那时的凤凰还是山鸡。”退休老干部王忠也回忆说,当年凤凰古城大大小小的景点有十几个,整个管理体制十分混乱。村民们也穷,很多人靠卖茶叶蛋和臭豆腐为生,但由于游客少,一个月收入不到1000元。
一次偶然的考察,叶文智发现了凤凰的商机。“这么好的水,这样的老城,不应该湮没不闻。”他提出了接收凤凰古城的想法。2001年,凤凰县政府将古城八大景点经营权转让给他,转让费8.33亿元,经营期限为50年。
叶文智随后对古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数年间,凤凰名声大噪。这一过程似乎可以一窥叶文智的古城收费逻辑。他说,自己苦心经营12年,古城的老百姓受益最大。而如今庞大的游客数量让古城不堪重负,是时候通过市场手段对古城的容量进行控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