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刺激政策的副作用不容忽视--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经济刺激政策的副作用不容忽视

项峥

2013年05月07日07:30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手机看新闻

我国多次经济刺激政策实践均引发同样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每一次经济刺激后,经济资源向国有大型企业集中,向房地产领域集中,较难惠及广大中小型企业,房地产价格上升更是加重了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

今年一季度,美国与中国——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经济体,面临着引擎失速的风险,经济增速均低于市场预期。4月16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降至3.3%,比此前的预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

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将左右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考虑到经济信心支配消费与投资行为,直接扩大社会需求,因此微观层面经济信心举足轻重,将直接决定宏观经济回升的时机。

目前看,我国经济层面经济信心有所消退,应高度警惕。

一是制造业景气指数下降。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6%,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显示经济增长动力趋弱。特别需要注意的是,4月份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7%,比上月下降2.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没有在去年产成品去库存进程结束后,及时增加库存。这种情况表明,企业对未来的经济信心出现下降,制造业企业再库存动力存在不足。

二是大多数企业家经济信心较弱。据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2.4,比企业景气指数低3.2点。从企业景气指数的分行业看,企业景气指数回升较多的行业有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分别环比去年四季度上升10点和1.5点。从企业景气指数的分企业类型看,大型企业景气指数回升幅度高于中型和小型企业。可见,当前宏观经济房地产热的特征较为明显,而广大中小型企业经济信心依然较弱。

从根本上说,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以往的经济危机并没有实质差别,仍然是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要实现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宏观经济在线修复,就需要不断增强微观层面的经济信心,提升微观经济主体消费与投资的意愿,扩大社会需求,增加内生经济增长动力。

但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房价高位运行,社会保障还不完善,使得大部分居民即使有钱也不敢大手大脚花钱,客观上造成我国微观层面的经济信心较为敏感与脆弱,扩大消费需求任重而道远。同时,几千年以来的“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在左右,现代社会倡导的创业意识不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宏观经济增长的前景。

虽然通过经济刺激政策,可以暂时缓解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但我国多次经济刺激政策实践均引发同样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每一次经济刺激后,经济资源向国有大型企业集中,向房地产领域集中,较难惠及广大中小型企业,房地产价格上升更是加重了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更为麻烦的是,经济刺激政策并没有带来微观层面经济信心的持续上升。往往都是刺激政策效应一衰减,微观层面经济信心马上就下降。

当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微观层面经济信心消退之时,宏观经济政策又面临重大抉择,是继续以往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还是通过结构型调整政策,尽快推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确实不是一个很容易的选择。

(责编:聂丛笑、李海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