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中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速为何背道而驰?--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人民财评:中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速为何背道而驰?

谭小芬

2013年05月20日10:16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国一季度实际GDP增速为7.7%,创下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季度增速谷底。然而,一季度新增信贷达到2.75万亿人民币,月均增幅达9000亿人民币,远高于2012年月均6800亿人民币的水平;社会融资总量月均规模达到2.1万亿人民币,创下了季度增速的峰值;此外,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的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增幅仍高达22%。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的背道而驰,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观察2008-2012年的季度GDP增速和信贷增速,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同方向变动趋势,信贷增速上升通常会带来经济增长,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信贷的大量投放,直接导致2009年第2季度和第3季度经济的快速回升。然而,2013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信贷增速强劲而GDP增速反而下降。这可能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信贷传导至实体经济活动可能存在时滞。经济活动旺盛催生出对信贷的更多的需求,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大都是负经营,企业看到更多的投资机会从而需要更多的信贷支持。信贷增速的改变往往是经济活动的预测指标,从企业看到投资机会增加信贷需求到信贷需求转换为真实投资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从2008年到2012年的历史数据来看,信贷增速增加推动实体经济增长往往会有一到两个季度的时滞,比如,2009年一季度的信贷增加,伴随的是2009年第2季度和第3季度的经济回升。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的信贷大幅增长可能会推动二季度或三季度的经济增长而不是一季度的经济增长。

原因之二是影子银行的比重变大。第一季度存款总量为人民币6.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64%。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政府部门对银行业的监管非常严格,为了规避资本充足率和贷存比等指标的监管,银行大量发展以银信、银证、理财产品业务为代表的表外业务或影子银行业务,企业通过影子银行方式融资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影子银行在社会融资总量上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影子银行规模上升增加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中国政府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加强是大势所趋。企业普遍预期今年晚些时候影子银行监管将收紧,所以公司提前完成借款,以储备足够资金,避免信贷紧缩时的流动性紧张。

原因之三是信贷数据可能存在重复统计的现象。举例来说,如果企业将借的资金投向公司债券,统计数据中的贷款和债券发行项下的数字都会增加,新增信贷规模可能没有看起来那么庞大。近几年来,金融机构纷纷采取贷款派生存款、存款派生贷款、相互拆借资金,相互购买债券和理财产品等手段,使得大量货币信贷资源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造成了社会融资总额高速增长而许多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满足的局面。

原因之四是信贷外的因素可能影响经济增长,使得经济增速下降。新一届领导班子打击贪腐、遏制过度公款消费,这对餐饮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由于以往与春节相关的娱乐活动都得到了限制,一季度餐饮行业销售额增速锐减。从理论上讲,餐饮收入增速下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一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速的下滑。餐饮业在中国经济活动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在2012年,其营业额相当于GDP的4%,隶属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项下、涵盖餐厅销售额的餐饮业销售同比增速从2012年第4季度到2013年第1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

原因之五是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正在减弱。首先,在出口增速放缓后,资本密集型的基础设施投资成了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经济增速却在放缓。去年出口总量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从2006年的近40%下滑至25%。这种转变提高了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资本密集程度,意味着支出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在下降。其次,实体经济对于给定水平信贷的反应在减弱,更多的信增贷款正投向投机活动(比如地产),推动资产价格,而非投资于实体经济。一季度GDP增速下降的同时,房价反而有抬头的趋势,根据市场机构的统计数据,中国4月份房价同比上涨5.3%,涨幅高于3月份的3.9%。在热点城市深圳和广州,二手房价格涨幅超过22%。这说明部分新增信贷正推动房价泡沫再度膨胀。(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

往日财评

人民财评:中国要警惕日元“放水”的长期影响

人民财评:公众更好监督政府支出有利经济转型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