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第二周,日元汇率急剧波动,一度逼近100日元兑1美元大关。同时,日本股市急涨,一周涨幅超过10%。
看上去,日元贬值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在很多产业,主要的原料和零部件都是来源于日本。电子产品如此,汽车亦是如此。现在,日本零部件更具竞争力,中国采购成本更低,收益似乎不错。
一些经济学人认为日元贬值对中国冲击不大。他们多从既有的产业分工格局出发,中日经贸互补性更强,因而认为日元贬值影响有限。
事实不一定全然如此。
首先,日元贬值不是短期冲击,而是长期冲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称,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通过在量和质两方面大胆推行货币宽松,实现2%的通胀目标。这说明,日本对于日元汇率是有长期考虑的,换句话说,日元贬值的长期趋势可能已经形成,因此,这个变量一定是影响未来几年国际贸易格局的主要因素。
其次,日元急剧贬值反映了日本亚洲政策的转向,很可能意味着日本将更多的注重竞争因素而非合作因素。这带来了更多的政治风险。
在经济层面,日元大幅贬值,将巩固日系企业在产业链高端的竞争力,强化日系企业在中低端产业的竞争力。由此,日本与东亚国家的经济竞争关系会变得激化起来。从产业分工看,韩国首当其冲,韩国的电子产品和汽车,在国际市场与日本产品直接对撞。为缓解压力,韩元会否容忍日元持续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在这之后又如何自处?
再次,日元贬值,变相补贴了东南亚。制造业的“东南飞”,是近几年呈现出来的趋势,东南亚地区越来越成为中国制造的主要竞争力量。东南亚国家里,很多是日本企业的代工者,他们处在日本企业的下游,也是日本产品的市场。佳能、本田、尼康、索尼等企业就在泰国、菲律宾等设有生产基地。日元贬值对他们是利多于弊,一方面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另外日系企业市场扩大,也会为他们带来新订单。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注意日元贬值对中国产业升级的狙击作用。静态来看,日本与中国的外贸互补性较强,竞争性较低,日元贬值有利于中国进口日本产品,也有利于中国人到日本消费,但是,动态来看,由于中国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日元剧贬会对中国产业升级产生巨大压力。
一方面,全球性货币贬值和流动性泛滥将是今年的大概率事件,人民币会否成为货币贬值的避风港,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热钱大规模流入,有可能重新引发中国资产市场泡沫,拉高虚拟经济收益,进而对实业投资造成打击。
另一方面,中国产业升级路线已经走过外延式增长阶段。到目前为止,内涵增长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产业政策也越来越注重技术型产业的发展。
未来几年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技术进口替代将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特点。在这个时间窗口,日元出现大规模贬值,将大大提升日本固有的技术竞争力,减缓甚至中断中国技术进口替代的进程。所以,在这个时间窗口内,如果日元保持一个比较低的位置,那么中国产业升级的进程将受到巨大的负面冲击。
总体上,日元贬值对周边地区冲击巨大。而对日本而言,同样有巨大损失。也许可以断言,日本将从此失去塑造在亚洲领导地位的机会:钓鱼岛事件、独岛(日本称竹岛)事件,已经使日本成为亚洲政治的麻烦制造者;此轮日元汇率的大幅度贬值,又消解了日本作为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往日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