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雷敏、王昆、叶超)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贸易争端案终于有了初步结果:欧盟委员会当地时间4日宣布,将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这一初裁结果好于预期,但对中欧光伏产业都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以应对价格优势丧失带来的挑战。
应欧盟支持太阳能组织请求,欧盟委员会先后于2012年9月和11月对原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据了解,欧委会曾向欧盟成员国提议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平均为47.6%的临时反倾销税。但据消息人士透露,这一提议遭到了18个成员国的反对。
按照欧盟相关法规,临时性反倾销税将维持6个月,直到欧委会在今年12月作出终裁。
在解释欧盟为何分两阶段征税时,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说,一方面,这将为欧盟和中国提供一个以“友善的方式”解决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机会窗口”;另一方面,先征收较低的关税有利于避免欧盟“极为庞大”的光伏产品进口市场受到“干扰”。
“这次的初裁结果好于预期,说明中欧在政府层面,尤其是高层的磋商起到一定效果,增强了欧盟在决策方面的‘灵活性’。”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副总经理姚为群说。
分析人士指出,中欧双方光伏产业是产业链的利益攸关方,欧方对中国产品设限,必将造成“双输”局面。
从中国方面来说,此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的7%左右,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关系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世江的测算显示,11.8%的税率意味着中国光伏组件的销价将抬高至约0.78美元∕瓦,相对于我国台湾和韩国等地的产品,其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
从欧盟方面来说,某些欧盟光伏产品制造商可能因此受益,但为数更多、经营规模更大、吸纳就业能力更强的欧盟光伏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将遭受严重打击。
欧洲独立经济研究机构调查指出,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将使欧盟消费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下滑,导致欧盟三年内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以及272亿欧元(约合353亿美元)的“附加值”。
我国光伏企业一直期待中欧双方能够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尽快就价格承诺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磋商谈判。
一些光伏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希望政府能够加紧和欧盟谈判,争取通过价格承诺来达成和解。“现在初裁的税率是11.8%,我们的价格承诺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5日说,希望欧方与中方尽早开始价格承诺谈判,维护中欧经贸合作大局。
值得注意的是,商务部5日启动了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此举或对欧盟起到牵制作用。
姚为群表示,主张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的多是南欧国家,这些国家恰好也是欧洲出口葡萄酒的主产区,光伏案最终结果怎样就要看接下来这段时间中欧双反谈判和博弈的结果了。
专家指出,中欧光伏案暴露出我国光伏产业核心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的短板,企业应化危为机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尤其要解决国内市场接入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许多中国光伏企业正努力开拓新兴市场,把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如英利集团已经开始谋划在欧洲或东南亚等地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