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18个成员国的反对以及可能出现的双输结局,欧盟委员会依然作出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决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强调,光伏是欧盟遏制中国在新能源、新技术领域崛起势头棋局里的一颗棋子。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伟文也指出,欧盟打压中国光伏,是想以此为筹码,在银行、电信等领域的开放上向中国进一步要价。
欧盟委员会4日宣布,欧盟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平均税率将升至47.6%。
虽然这一结果并不出乎意料,但欧盟此番出手还是有令人困惑的地方。
一家瑞士研究机构此前曾明确提示,如果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将使欧盟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而欧盟光伏生产商可能新增的就业数量最多不会超过光伏产业链所失去就业机会的20%。
何伟文也表示,欧盟打压中国光伏是为了整合自身太阳能制造产业链。但与此同时,其光伏发电安装等下游产业也会受到拖累。从长远来讲,欧盟失大于得。
欧盟此次采取的损人不利己的“招数”,在专家看来,背后有着更为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按照规划,2013年下半年,中欧领导人将举行第十六次会晤。何伟文表示,欧盟当下对光伏的出手,是为了以此为筹码,在将来的谈判中,针对银行、电信领域的开放向中国更多要价。
而孟宪淦进一步分析说,中国近年来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主战场的新能源、信息产业等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让欧盟感受到了压力。联想到中兴、华为近期在欧洲碰到的“麻烦”,不难发现欧盟此番对中国光伏的出手的“醉翁之意”。
孟宪淦认为中欧此次在“光伏”问题上的过招将会牵动国内的多个行业。他表示,虽然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是应对“双反”的根本手段,中国也一贯主张用协商办法来解决贸易摩擦,但如果欧盟继续一意孤行,中国必然会采取反制措施,对来自于欧盟的葡萄酒、多晶硅等商品采取措施。
何伟文也提醒说,随着国内产业升级的推进,中国未来与欧盟“相撞”的情形可能更多发生。因此,欧盟此番出手,不仅会带来中国光伏产业的近忧,其所形成的“规矩”还将为更多行业埋下“远虑”。
正因为此案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中欧双方对此均高度关注,中方亦是全力以赴,据理力争。
截至目前,中方已经做出系列反应。中国商务部5日宣布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欧经贸混委会预计于本月中旬在北京举行,届时包括光伏贸易争端的经贸问题都会在会上讨论。
“如果欧方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也会在今年适当的时候召开。”沈丹阳说。(记者 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