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政府和银行对大学生创业应更有耐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建认为,大学生创业发展空间大,对拉动就业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政府和社会应群策群力,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升。
“高校应在创业教育方面转变观念,做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杭州市人才服务局党委副书记徐明说,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的问题,高校应开设创业课程,搭建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做好前期积累。同时,尽量引入企业界人士为学生提供指导,避免“学院派”当家造成理论与实际脱钩。
王玉涛认为,大学生创业,学校应当进行跟踪指导。“很多学生的创业思路存在缺陷,学校团委、院系等部门应进行指导,避免学生跟风创业、盲目创业。”他说,对好的项目,学校可以先在校内“孵化器”进行培育,并协调校友等资源提供尽可能的帮助,然后再推向市场。
“政府部门应结合社会力量,为扶持大学生创企业提供更多支持。”杭州市资深“大创”专家张新其认为,政府部门应落实现有的支持政策,并主动结合风险投资、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为大学生提供资金、场所、技术、创业指导等支持,共同助力大学生创业。
据他介绍,在杭州市,政府部门已建立了种子基金、创投引导基金、债权基金等一系列大学生创业资助项目,并聘请知名企业家、学者对创业人才进行分层次、针对性培养,帮助大学生创业。
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社会还应倡导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执行总干事张惠玲指出,创业成功的比例本来就很低,投资者、政府和银行对大学生创业应更有耐心。她说:“第一次创业失败的,只要坚持创业,第二次成功率往往很高,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得更远一点。”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