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有增有减为哪般?【3】--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有增有减为哪般?【3】

2013年07月18日21:43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实现“阳光政府” 如何走好“三公经费”公开之路?

  仔细梳理对比各部委决算书,历经三年公开推进,今年在公开内容和细化程度上有明显进步。但仍有一些细节值得改进。

  一些部委决算公开依然“羞答答”,不敢将决算报告放在网站显眼之处,如海关总署等,记者需要从主页多番查找,打开一个又一个目录才能觅得踪迹;

  一些部委对没有底气的数字不敢做过多解释,说明情况流于形式。如很多部门公务接待费用都是一笔带过,只列出总数而没有具体分项支出;

  也有一些部委公开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如水利部花费165.21万元新购6辆水政执法等业务用车,平均一辆近28万元,远高于其他部门。是这些业务用车本身就贵,还是买了豪车,缺乏进一步说明。

  刘剑文说,有些部委很怕公开细账,因为公开得越细,就越容易发现问题。但从另一方面,越细就代表公开的进步,更有利于公众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

  在加快政府转变职能、打造“阳光政府”的征途上,财政信息公开,尤其是“三公经费”公开无疑是改革的突破口。

  不久前,国务院提出了全国自中央到地方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的时间表,今年底前省级层面全面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市县级2015年底前全面公开。

  “越往基层,公开难度越大,但越公开基层信息,百姓看得越明白。”白景明指出,如果“十二五”期间实现各层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对于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至关重要。

  公开是为了更好地监督。专家还建议,应创造更多平台和渠道加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政府和民众之间要建立沟通交流机制。此外,还应进一步发挥审计、人大对政府花钱的监督作用,帮助政府更好依法理政。

(责编:蒋琪、姜颖)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