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0日电(记者崔元磊 兰熙)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20日在此间说,中国必须改变“金融是金融机构专利”的理念,将票据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发行等“金融权”归还给实体经济部门,激发实体经济部门的金融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王国刚指出,中国金融要迈上新的台阶,要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必须认识到众多金融创新的内在机理不是来自金融部门,而是来自实体经济部门。
这位专家是在“中日韩消费金融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上述观点的。
会上发表的《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中日韩消费金融比较研究》一书指出,中国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变外植性金融为内生性金融,使金融向实体经济回归。
王国刚说,以消费金融为例,对比其在中日韩三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消费金融从一开始就由金融业,主要是银行所垄断和主导,作为其众多金融业务中的一类进行开展。而日韩两国的消费金融产业发展则是从商业流通行业起步,并逐步过渡到更为多元化的高级阶段。
他说,中国消费金融特有的演进路径决定了其发展与商业流通行业的联系就显得相对松散,消费金融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中未必能占据重要的地位,从而导致其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再次提出要“发展消费信贷,支持扩大内需”。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这为中国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国刚认为,网上购物的快速增长,为中国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这也给银行以外的其他机构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中国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消费金融方面的探索,被王国刚称作是“积极的尝试”。他说,内生于在线商业流通企业或与互联网结合的传统企业,如能顺利发展,将为促进消费做出更多贡献。
在《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中日韩消费金融比较研究》一书中,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室主任曾刚也认为,中国目前基于市场需求且与商业平台紧密联系的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于日、韩等国的发展路径,未来可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