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养老保险改革:基金并不是越多越好--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聚焦养老保险改革:基金并不是越多越好

张怡恬

2013年07月21日22:19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本版制图:蔡华伟

  编者的话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广泛关注。搞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让这一制度在保障老年生活、调节收入分配、维护公平正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本期“观察”聚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选取顶层设计中的重要方面,约请权威专家分析问题、交流看法、提出建议,以期在观点交流、碰撞中深化认识、明确思路,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搞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问对)

  ──访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

  本报记者 张怡恬

  养老保险制度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之一,也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养老保险制度,但这一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深化改革、优化制度的社会呼声很高。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有哪些,方向是什么?就这些公众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

  制度建设成就卓著,但问题不容忽视

  记者:作为长期追踪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问题的专家,您对养老保险制度现状有何评价?

  郑功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可以用“成就卓著,仍需完善”来评价。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实现了养老观念的革新,政府、单位、个人和社会共同分担养老责任的共同责任意识已普遍建立。二是初步完成了制度转型任务,即由传统的单位包办、现收现付、封闭运行、单一层次的企业职工退休制度转型为责任分担、统账结合、社会化、多层次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并从选择性制度安排提升为普惠性制度安排。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展的条件下,2009年建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又为城镇非就业居民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再加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和发展中的补充保险,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每个公民都可以参加其中的一个制度,每个达到规定退休年龄的老年人都能够领取到数额不等的养老金。这极大地解除了人们的养老后顾之忧,促进了社会公正与发展成果共享。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堪称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伟大实践。

  但也应看到,这一制度仍存在诸多缺陷,特别是以往改革中的一些遗留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比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未能很好地贯彻“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有过渡办法”的改革原则,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又滞后于企业,新老不分、改革不同步带来了突出问题;又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仍处于地区分割统筹状态,导致了地区间费率负担畸轻畸重,大大增加了制度运行成本,损害了制度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再如,在化解养老保险制度转型产生的历史责任和隐性债务方面,各方面主体特别是政府的责任边界模糊不清,影响了制度健康发展。这些由改革不彻底形成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从顶层优化制度安排成为当务之急

  记者: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到了关键阶段。请具体谈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

  郑功成:一是理论上存在认识误区。例如,有人认为养老保险基金积累越多越好,殊不知,基金积累只是为了微调代际养老负担,应当适度而不宜过度;又如,有人以地区发展失衡为由反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却忘记了维护制度统一和费率公平,是养老保险制度乃至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二是体制性障碍亟须跨越。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分割、城乡分割、群体分割乃至于身份分割,其实是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劳动就业体制等分割造成的,因而必须同步推进相关改革。三是现行制度存在缺陷。例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沦为责任失衡的地方性制度安排,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覆盖对象比较模糊,农民养老保险缺乏激励机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滞后,等等。可见,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任务非常繁重。

  记者: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怎样抓住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

  郑功成:抓住关键,就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尽快搞好优化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并在中央政府强力推动下,自上而下地理顺相关关系。因为如果现行制度的缺陷不能及时得到矫正,伴随覆盖面与投入规模持续扩大,问题就可能更为严重。

  优化制度安排的方向与重点

  记者:您在多年前提出过社会保障改革应坚持理念优于制度、制度优于技术的方略。这一方略适用于现阶段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吗?

  郑功成:依然适用。顶层设计的关键性任务就是确立新理念、排除体制性障碍、优化制度安排。应进一步明确公平、正义、共享的建制理念,维护法定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性,提升制度的公平性与互济性,真正形成养老保险多层次化,保障这一制度的可持续性。在制度优化中,关键是要合理确定法定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与均衡责任负担,同时理顺与之相关的管理体制、财政体制。

  记者: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退休“双轨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优化制度安排消除“双轨制”下的不公平?

  郑功成:所谓“双轨制”,其实是两大群体养老保险改革不同步的结果。解决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为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职工相似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实现缴费义务平等、制度结构相同、待遇计发办法一致。在推进改革时,把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都纳入统一的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比把事业单位分割出来要合理,因为他们都受雇于国家,其工薪都源自财政供款。

  记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郑功成: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是优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金钥匙。只有全国统筹才能让这一制度恢复为国家统一的法定制度,才能根治费率负担不公、基金余缺分化、运行成本高昂等弊端,并为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供制度保障,为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创造条件,也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提供成熟的参照。需要指出的是,全国统筹不是省级统筹的简单提升,而是应藉此完善责任分担机制、优化统账结合方式及比例,并通过降低单位缴费负担等提高制度吸引力,最终使这一制度走上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记者:您对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有何看法?

  郑功成: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快速推进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应认识到,这一制度的筹资机制与结构还需要优化。当务之急是要增强对农民参保的激励,将重点补“出口”转变为重点补“进口”,也就是政府补贴从养老金给付补贴转变为缴费补贴,并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

(责编:杨翼、蒋琪)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