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打通“通道”:顶层设计怎么做?
■数据
2005年至2012年,我国已连续8年较大幅度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2012年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21元,8年累计月人均增加1021元。2013年,国家决定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
随着劳动力流动的日趋自由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变革,城乡人口流动冲破束缚已成为常态,但社会保障的一环还未跟上,社保的转移接续不畅影响投保积极性,反过来也成为生产要素中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
“‘碎片化’的制度必然导致待遇上的差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说,“只有对养老制度进行顶层设计、结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弥合不同群体间的养老差别。”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无论是养老还是医疗,很多事业单位包括机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其人员与企业职工一样逐步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随着社保标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
“下一步,我们将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胡晓义说,“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在一个总体的改革框架下来进行。其中包括机构分类、人事制度、工资分配、财政保障等多方面的配套措施,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
而对于数量众多,人口流动性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而言,急需解决城乡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问题。数据显示,近年因一些地区转移接续不畅,退保风潮严重,有的城市退保比例甚至高达参保人员的17%。
“只有解决参保者后顾之忧,打通新农保、城居保与职保的衔接转换通道,参保者才能真正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受益。”郑秉文说。
《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十二五”时期将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认为,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建立面临许多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我国的社保制度框架将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劳动者,也就是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个是针对居民的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相信在这样的架构内,我国将逐步地理顺制度设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业务流程,建立信息网络,最终逐步建立起有效社保转移接续制度。”(记者 邱 玥)
■链接
美国:
美国养老保险体系由社会保障基金、私人年金和个人储蓄保险组成,该国不推动强制执行社会保障计划。现已逐步构建由政府提供补贴和优惠,而由雇员和雇主筹资的私人养老金体系。
加拿大:
加拿大养老保险体系由退休养老金、残疾养老保险金、生存保险金组成,该国承诺为退休人员提供最基本收入保障。
德国:
德国养老保险体系由法定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组成,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养老金现收现付模式,保费由企业、员工及政府三方共同承担。
新加坡:
新加坡养老保险体系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是基于“自我保障”而产生的激励效应,有效调整了社会消费和积累比例。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养老保险体系由全民津贴、补充年金、个人资源储蓄保险构成,全民津贴覆盖所有居民,资金完全由政府通过税收筹集,雇主、雇员不缴费。(邱玥 整理)
- 养老金改革两种思路
- 公务员薪酬改革新方案酝酿 重点提高基层待遇
- 终结养老金双轨制需要公开博弈
- 专家称只有顶层设计才能弥合养老金双轨制差距
- 城乡差距33倍:养老双轨制面临巨大挑战 亟待改革
- 养老金中位数 政府事业单位是新农合的3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