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公布的中国7月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环比微涨,达到50.3%,而当天发布的汇丰制造业PMI终值则下跌至47.7,创11个月低位。同是制造业指数,两个统计对经济的指向出现背离。多数观点认为,数据差异可能源于统计不同,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挑战,但总体发展将是缓中趋稳。
英国《金融时报》1日指出,多数分析人士原本预计7月份官方指数会跌至50以下,因为中国经济整体正在持续放缓。但官方公布的数据却增长到50.3,意味着制造业状况略微改善。汇丰银行则警告“中国制造商面临的商业环境显著恶化”。报道认为,两项调查结果出现差距,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汇丰银行的调查集中于规模相对较小的民营制造商,而官方PMI则主要反映了规模较大的国企的情况。
路透社1日的报道指出,官方PMI回升主要是中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举措成功稳住市场预期。譬如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针对小微企业减税等。在政策微调支持下,中国宏观经济未来缓中趋稳,硬着陆风险降低。
中国官方PMI带动亚洲股市上涨,香港恒生指数和上证综指分别上涨0.9%和1.8%,日本日经指数升至1月高点,韩国股指升至7周高点。法新社说,过去几个月市场担心中国这个亚洲经济巨人和全球增长的驱动力减速,官方PMI回升让人们松了口气。不过《华尔街日报》援引墨尔本一名分析师的话说,汇丰PMI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信贷紧张影响最大的往往是中小企业。中国央行显然看到了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正在采取措施注入流动性。美国银行美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在官方和汇丰PMI数据背离时,人们更应看重官方PMI,因为汇丰PMI中出口小企业的比重过大,它们受到了人民币升值、工资上涨和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何况出口目前只占中国GDP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