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徐兴堂 许凤)今年以来,中国反垄断调查案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力度之大为《反垄断法》正式实施以来前所未有,释放出国家坚决维护公平竞争,整顿市场秩序的强烈信号。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依然在摸索中前行的背景下,破除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活水,引导市场做到充分竞争,无疑将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对液晶面板、白酒、奶粉、黄金首饰等行业巨头开出罚单,数额巨大,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调查的企业里,既有国内企业也有外资企业,既有民企也有大型国企。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过去35年,新的35年需要一个转轨,需要建立一个公平、透明、规范、法制和非歧视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反垄断调查反映了中国领导人管理经济的主要思路,即建立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说。
他认为,面对经济增长乏力,通过反垄断调查来促进竞争,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力,即可带来“政策红利”。同时,通过解决人民群众长期抱怨的行业垄断、价格操纵等问题,还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经济工作的满意程度。
日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向媒体透露,石油、电信、汽车和银行业都在调查视野范围内。
虽然在茅台和五粮液两家企业被重罚后,关于中国的反垄断只是“打苍蝇”不会“打老虎”的质疑声曾稍有回落,但是自2011年开始的对电信和联通的反垄断调查至今没有结案,电信通讯商的服务价格依然高企,也让民众对国家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决心持有怀疑。
“对这些大型国有企业领域的反垄断是我们经济改革的一个坎。”张燕生说,“这里面还是涉及市场准入、开放竞争和充分竞争的问题。”
由于电信和能源等领域常被认为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这也让反垄断调查在这些行业领域的开展变得异常艰难。
“反垄断与国家安全不矛盾。不能因为国家安全问题而容忍垄断。”王勇说。“某种程度上,破除垄断,促进竞争,更能维护国家安全,因为有更多的供应和服务。”
“我们经济的转轨就是要做好规范。何为国家安全,界定要做好,以确保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张燕生同时表示,此次反垄断调查是否真能“剑指老虎”并不是问题关键。
“更重要的是建立和维护‘竞争中性’,能够让市场主体,无论是国有、民营还是外资都可以公平竞争,非歧视竞争。”他说。
“反垄断应当一视同仁,不能只反外国产品与企业,也应该关注国有企业的垄断,纠正其垄断行为。”王勇说。
万事开头难。反垄断是规范市场秩序行为的利器。要花大气力做好反垄断,建立一个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秩序,张燕生说。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反垄断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计划经济年代几乎所有商品价格都是统一划定,几乎没有“垄断”一说。改革开放后,虽然各种商品价格逐步放开,但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以及一些特定商品的短缺和少数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垄断,造成市场价格长期扭曲,使部分企业在获取垄断利润的同时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价格垄断为国家控制通胀的努力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使国家刺激内需措施的成效大打折扣。破除价格垄断触动了一些行业和企业利益,会遇到重重阻力。但从国家转型大局出发,反垄断行动必须推向深入,使之成为常态。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