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
统计局近日公布了1-7月份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情况,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3.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同比下降9.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10.4%;钢铁业持续低迷,销售利润率接近于零。从数据看,工业企业利润仍然偏低,上述行业仍面临比较严峻的产能过剩压力。
产能过剩作为我国工业发展中的一个老话题,不断困扰着产业经济的步伐。在国家不断深化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产能过剩情况虽处于可控范围内,但某些行业却陷入了“越遏制越过剩”的怪圈中。究其因,是产业自身的问题还是环境使然?化解这一轮的产能过剩又需要哪些对策?
人民财经独家对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付保宗共同探讨产能过剩的解决之道。
今年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因金融危机前投资预期太乐观
冯飞:产能过剩是近年来一直提的一个问题,今年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严峻,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涉及的面比较广;二是有些产业面临长期绝对性过剩问题;三是这一轮产能过剩还伴有大量的在建产能。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地方政府通过土地、税收优惠、投资补贴等方式推动这些产业的迅速发展;第二,整个经济发展的波动性比较大。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的经济出现了高速的增长,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投资者的预期比较乐观;第三,政府对化解产能过剩还缺乏有效手段,产能过剩不能只靠强化审批的思路来解决。
产能过剩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应该是一个常态性问题,合理的过剩是被允许的。但如果某一行业内的企业的数量过多,而企业竞争只是凭借价格手段,两种情况的叠加就会加剧问题严重性。
牛犁: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从发改委和工信部的数据来看,钢铁、建材、汽车、船舶等传统行业过剩严重,另外,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主要消费市场在欧美,受外贸影响比较大。
化解产能过剩本身就是一个调结构的问题,调整结构也是带有周期性的一个过程。当经济结构调整趋于合理,经济情况走出了底部,产业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期,过几年又会积累新一轮的产能问题,又需要调整。比如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也进行了产业调整,但当亚洲金融危机过去,以汽车和房产为龙头的消费井喷式增长了,那些多余的产能就被消化了。但这一轮产能过剩显然不能依赖住房和汽车消费来解决,
付保宗:对于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国现在没有权威系统的统计数字,没有一个部门统一的发布过连续的产能利用率统计数据,很多数据是经济学家和行业专家调研或测算的结果,所以完全用产能利用率衡量产能过剩不够全面。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除了利用率,产能过剩还会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点,比如企业效益的大幅下滑,库存的大量积压,包括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挫等,这些问题可能间接会表现出这个行业的过剩局面,这些问题也会影响到产业的健康运行。
解决之道:重视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 建立权威准确的信息发布平台
冯飞:化解产能过剩的首先要“长短结合”。既要基于短期的产业过剩化解矛盾,同时着眼于中长期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促进创新。第一,短期产能过剩和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第二,短期治理和产业组织优化结合起来,要治乱,要提高产业组织的集中度,推动兼并重组;第三,要和地区布局优化结合起来。有些地方的产能过于集中,甚至很多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过于集中,突破了地区的环境容量。要促进区域布局的优化;第四,短期政策制定要结合中长期政府体制改革和经济治理方式。
其次,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治本的关键问题是要调整基于市场的矫正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政府适度而为。其中有几个招数是真正重要的,第一要使市场机制能够调节产能过剩问题。我认为,现在政府的“手”不要急于去扭曲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企业已经面临很大压力,基于市场压力企业会选择退出、重组和转移,在大的倒逼机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政府不要急于去矫正,而是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出来;第二,要通过节能减排的制度加速过剩产能的退出,对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要制定制度;第三,推动兼并重组。兼并重组中面临的跨地区、金融手段不足、税收等政策障碍时,相关部门应创造政策便利,打破地区限制,为企业提供一些金融工具,减少税收压力;第四,要提供一些退出援助机制。主要是企业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
我认为,即使在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之下,化解产能过剩还是要和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而不是强化审批。事实证明,加强审批是管不住产能过剩的。我建议,不要加强前置性审批,而是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另外,政府建立一些权威准确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提供完备、准确的信息服务,引导社会投资,打破信息孤岛。
牛犁:从宏观说,第一,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至少让市场去自发调节民营企业的生产情况,政府要做的就是把各个价格杠杆、信号、改革进一步去推进;第二是资源价格体制方面的改革,比如对煤炭资源税改革。油气已经改革了,那么煤炭市场也要逐步从“从量”改为“从价”;还有就是一直在讨论的环境税问题,以及环境治理的计划,应尽快出台。环境成本高的,也应该淘汰。
从金融政策来讲,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对“两高一资”项目有所限制。由于大量过剩产能是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的GDP,在其干预下产生的,因此对这部分产能过剩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而不是放任其靠市场调节。
付保宗:从宏观政策来看,国家将按照“四个一批”的方针政策来化解过剩产能。“四个一批”即通过扩大内需,消化一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转移一批;优化组织结构,兼并重组一批;严格环保安全能耗标准,淘汰一批。
具体来讲,我认为化解产能过剩应该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入手。这轮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存在短期因素,即欧洲、美国陷入长期的低迷,外需状况不好,内需方面也存在问题,比如投资的可持续性不强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调整;长期来说,结构性因素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影响企业投资,产生了比如投资不理性、市场信号被扭曲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漫长的过程。
深化改革是化解产能过剩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本手段。市场化改革,包括金融领域、要素领域的改革,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这些改革不仅会降低行业产能过剩的频度,而且可以使市场发挥作用化解产业过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