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打破利益捆绑压规模
制定准入标准扼冲动
深化价格改革提高门槛
几年前,钢铁价格最高的时候卖1吨钢可以赚到将近一千元,差不多相当于一部普通手机。
到了去年底,每吨钢的利润只有1.68元,只相当于一瓶矿泉水的价钱。
今年上半年,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利润一度降到了每吨只有0.43元,连买根冰棍都不够。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说:“一到六月份我们是7.8亿吨的产量水平,这太可怕了!”
“目前的钢价回归到了20年前,大概是1994年的水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张长富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办的财经评论栏目中表示,价格下滑、利润降低,这背后的根源都是产能过剩。
如何打破利益的捆绑
2012年河北迁安市钢铁业的营业额与2011年相比,下降幅度达到95.2%。尽管如此,一些钢铁厂还是开足马力维持饱和生产。
“产能过剩一定程度是企业的侥幸心理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捆绑造成的。”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刘戈说,如果生产停下来,GDP没有了,就业也会受到影响,没有到万不得已的地步,还是尽量维持。而且按照以前的经验来看,可能过一段时间,如果经济回暖,那么它生产出来的钢材,又可以按照较高的价格卖出去,所以一直会存在这样一种侥幸心理。在没有决心“断腕”的时刻,侥幸心理和地方政府利益的捆绑,会让企业保持现在的生产规模。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则强调,不按照市场规律生产的企业,该死的就必须要死掉:“我们过去一段时间上大压小,小的高炉必须要炸掉,要建大高炉。这些企业又是各地税收的主要来源,那么地方政府就很担心这样的企业消失后,它的税源会中断。所以一些地方不惜借债来帮助这些企业扩大产能,这就造成了今天产能过剩的局面。”
如何制定新的准入标准
产能过剩,几乎年年被提及。多部委曾联合下发多个通知,坚决压制产能过剩。尽管用词严厉,但收效并不理想。如何真正扼制盲目投资的冲动?
在央视的财经评论栏目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只有制定准入标准,才能从根本上抑制产能过剩和盲目投资。
“最近国家针对多晶硅、光伏电池行业的发展,制定了新的能耗标准。五六年前,生产一公斤的多晶硅,耗电量很大,用这样的多晶硅做成光伏电池以后,大概要发电两年才能回收它制造过程中的电耗。而按新的标准,每公斤的电耗不能超过100度,这就是一个门槛。”李毅中举例说,此外,还有技术门槛,“这次新标准还规定了多晶硅转化率不能低于16%,单晶硅不能低于18%,非硅型的薄膜不能低于12%。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不能准入,工商部门就不能给它登记,土地和信贷的闸门就可以管住,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抑制产能过剩和盲目投资。”
据李毅中介绍,我国制造业约有三万五千个标准,加上能源和其他行业一共有接近五万个标准。“标准还要不断修订,不断地提高它的档次。有了标准以后,就设定了这个行业准入的门槛。这个门槛无非就是质量品种、能耗、物耗、环保、安全、技术等标准。” 李毅中认为,“这将对抑制产能过剩起到重要作用。”
如何真正深化价格改革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毅中列举了一组产能过剩的数字——粗钢产量7亿吨,产能10亿吨,还在继续饱和生产;有色金属的铝开工率74%;水泥开工率仅73%左右,但还有一些地方在新建水泥厂。在业界,一般开工率75%以下,就可以认为是严重过剩。而我国,光伏电池开工率57%,多晶硅只有35%。
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使得投资效益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增速的下滑。
“造成产能过剩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市场机制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资源价格没有反应出它的稀缺程度,价格扭曲。此外,我们的环境、质量、节能、安全,虽然有市场门槛,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李毅中毫不讳言,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政策过于优惠了,土地便宜廉价,甚至是白送,还有一些不规则的减免税等等。这都造成了项目投资没有反映出它的真正成本,引发了投资的盲动与投资的冲动,“说到底还是有单纯追逐GDP的导向。”(本报记者 冯 蕾 本报通讯员 闫萧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