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地方债安全可控 风险化解系于改革

2013年09月12日07:56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邹光祥)尽管国家审计署对地方政府性债的审计尚未完成,但外界对这一问题颇为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日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特别致辞时表示,中国正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序规范和化解。“可以有把握地说,总体是安全可控的。”

在审计署全面体检地方债后,国际上有关中国地方债“失控”的议论喧嚣尘上,有国外评级机构甚至武断地认为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破产”。

“地方债问题是投资界最大的担忧,李克强总理的‘安全可控’的阐述给资本市场派发了一颗定心丸。”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叶旭晨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换挡”阶段,相比过去两位数的高增长,中国经济在主动减速。这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一些风险,如地方债问题、影子银行、产能过剩等,这些都会倒逼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转型。

上海永望资产总经理黄数军认为,债务风险是首要的宏观风险。从资产负债表规模看,目前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为50%,与国际通行60%的警戒线标准相比,尚在可控范围之内,并且低于全球平均80%的比率,更大大低于发达经济体平均100%水平。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在本届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地方债涉及到财税体系改革。地方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大搞建设,产生了社会福利缺口,但这种负债对应的资产可以置换,因此风险可控。”

叶旭晨则认为,必须高度重视地方债潜藏的风险,规范有序地予以化解。“从银行和企业的角度分析,国内存在流动性的错配。很大一部分理财产品投入了基建、地产等领域。地方债问题之所以突出,是由于它跟银行、实体产能以及房地产之间的联系紧密,成为中国整体风险传导的源头”。

地方债务风险在于妨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发展。人们担心,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偿还这笔巨额债务,有可能被迫推迟和放缓各项对中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改革步伐。

面对即将到来的偿债高峰,必须未雨绸缪。摸清地方债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而眼下正在进行的五级“体检”备受关注,一方面它能尽快查清整体状况,另一方面能有效遏制地方发债冲动。

地方债务风险的源头源于财税体制改革的滞后,要有效破解这一风险,必须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有专家指出,在严控新增债务规模的同时,债务本金的清偿安排需要解决,需要对地方政府行为规范和重新定位,引进市场机制解决投资问题,对现有项目和资产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股东,分担地方政府投资压力,创新债务融资方式,严格财政纪律,避免债务总量的无序增长。

对地方债问题,既要高度重视,又不必过分夸大。地方债的安全可控对于接下来的经济改革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在改革与发展中规范有序化解这一累积的风险。

(责编:达昱岐、曹华)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