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解读三中全会公报:

两个“都是”显示非公经济地位提升

张燚

2013年11月14日14:09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12日闭幕,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除了进一步发展“两个毫不动摇”,多位专家认为此番表述有着不同以往的意义。其一,此次会议首次强调两个“都是”和两个“重要”。这是此次会议公报一大亮点。两者并列进一步提升了非公经济的地位,形成了公平竞争的局面。除了特殊行业不能放开外,其他行业只要满足市场条件,公有制经济可有序进退和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可有序进入和发展。

其二,混合所有制被突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宏观层面,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制结构要避免单一性,要有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两者的合资、合作经济;微观层面,在一个企业中产权主体多元化,由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实现有机融合。

其三,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此次全会特别强调了对产权的保护。现行企业改革的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产权主体不明、产权不清、交易市场和规则不完善有关。完善产权制度是混合所有制的基础,是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的必要条件。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其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大幅降低,以致在六七十年代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对立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十三大明确提出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方针。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随后,十六大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宪法》也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和经济地位进行了修正,2004年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演变是一个曲折变化和不断深化的过程。但不论道路多坎坷,非公有制经济都试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在提供服务和产品、增加社会资本、解决人员就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活力和生机。

(责编:夏晓伦、刘然)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