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北京最大鸣虫市场日售蝈蝈数千条 少数身价超千元【2】

2013年12月14日08:59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北京最大鸣虫市场日售蝈蝈数千条 少数身价超千元

  蝈蝈玩家胡彦申“点药”所需的工具,点药后的蝈蝈叫声更沉稳。

  天津市红桥区,天津人金伟养了20多年蝈蝈,在他的蝈蝈分房里,有大约20万只卵和幼虫。

  蝈蝈玩家

  胡三爷与他的“蝈蝈世家”

  十里河天娇文化市场的卖家们,都认识胡三爷。

  “拿几只好的。”11月26日中午,胡三爷手里攥着封住圆纸筒的红色纱布,将蝈蝈置于其上,左右端详。“不行,再拿!”

  盯了10多分钟,甄选出两条。“多少钱?”“您说多少钱吧。”摊主赔笑。

  胡三爷从怀里掏出一白一紫两只葫芦,请“蝈”入瓮。回手从黑色运动包中捏出一沓百元钞,抽了两张放在摊上。

  玩了40多年蝈蝈

  胡三爷本名胡彦申,52岁,玩了40多年蝈蝈。

  “北京四城,东贵西富,中城翡翠珠宝,南城鱼木花草。”11月27日,坐在大兴的家中,胡彦申呷了口茶,“咱南城人儿,一出生起就带着这个根儿。”

  六岁那年,胡彦申就开始在公园跟大人们一起玩虫,对于生长在四合院里的他来说,鸟鸣虫叫是处处带着北京味儿。

  现在,他家里养着4条蝈蝈。“都不用编号,一听声儿,就知道哪条在叫唤。”聊天时,胡彦申经常会停顿,那是蝈蝈在叫,此时,他都会瞪眼凝神,耳朵微微偏向声源,“听听,像不像蛤蟆叫?”兴起时,他会模仿一遍那叫声。

  有时听着蝈蝈叫,他会想起儿时的师父周明义老先生。他给蝈蝈点药的技术就从师父那学的,“这活儿不好拿,首先点药这针,凉了,化不了这朱砂;烫了,蝈蝈腿就瘪了。位置差一点儿都不成,错一毫米,蝈蝈那味儿就全变了。”胡彦申回忆,他最初是在废纸上练。近千次练习后,才开始在蝈蝈身上点药。

  搬迁上楼 难舍小虫

  胡彦申家可以说是蝈蝈世家,他妻子和岳母都是地道的玩家。

  岳母刘老太86岁了,她回忆,早年间住四合院那会儿,常常编个小竹筐,把蝈蝈放竹筐里,吊在院当间儿的大树上。“这是个风水宝地,蝈蝈又能着阳光又能沾露水,接着地气儿。”

  上世纪90年代初,刘老太搬上居民楼。“接不上地气儿,感觉没以前叫得响了。”

  在居民楼里都是集中供暖,老太太担心小家伙冬天受凉,有次把装蝈蝈的葫芦罐儿放在暖气片上,“结果好,葫芦烤焦了,蝈蝈都烤脆了。那个心疼啊。”

  结婚后,胡彦申的妻子也“夫唱妇随”,听着蝈蝈叫,看着丈夫点蝈蝈儿,也慢慢喜欢上这小虫儿。“别人家只养猫遛狗,我们家还遛蝈蝈,遛耳朵,听习惯了,要是没这声儿啊,心里头都痒痒。”

  不过也不是所有家人都爱蝈蝈,刘老太念叨:“四姑娘(女儿)可不爱这玩意儿,嫌吵得慌。有次趁我不在家,把一只罐子从六楼直接扔楼下了。”回家之后,刘老太里里外外把屋子翻了个遍,也没找到罐子。得知被女儿扔了,急急忙忙赶下楼一看,罐子碎了,蝈蝈没了。

  以“蝈”会友会出胡三爷

  至于胡彦申,从年少时在潘家园、十里河、宣武公园以“蝈”会友,到后来看型听声帮人选“精品”,渐渐地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现在在圈里,大伙儿更爱尊他一声“胡三爷”。

  胡彦申买过最贵的蝈蝈,花了1000元。“是在去保定的路上买的,虽然就活个百十来天儿,但味儿好,叫得溜,我就不在乎花这个钱。”

  现在,他感觉最幸福的时候是,“大雪天儿里,围个火锅,涮个羊肉,怀里揣着的小虫叫出夏天的音儿,那滋味甭提多美了!”

(责编:谭翀、李海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