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家上市企业都能严格按照资金募集计划书上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执行,将项目真正建起来,将效益真正做上去,投资者还会对股市如此失望、如此信心不足吗?股市还会出现资金紧张的现象吗?
股市作为直接融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如果不能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能按募集资金计划设定的目标实现,就很难走出困境,并最终有可能被投资者抛弃
当我们把目光紧紧盯住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数据造假、套现等问题时,有没有发现,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其实也是中国股市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甚至可以说,比其他问题更为重要、更为严重。
众所周知,股市是企业和投资者互动的平台,企业通过经营业绩给投资者提供回报,投资者则通过购买股票给企业予以支持。企业给予投资者的回报越高,投资者给予企业的支持也越大。反之,企业如果不能给投资者以回报,投资者也不会给企业以支持。
这是成熟的证券市场必须形成的良好格局,也是证券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然而,中国的证券市场,似乎与这样的格局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与这样的格局是完全相反的。最根本的表现,就是投资者给予了企业最大的支持,但企业却鲜有给投资者足够回报的。更多情况下,企业只求投资者给予支持,却从未想过给投资者以回报。这其中,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我们注意到,在中国股市,很多企业在制定募集资金计划时,都把募集资金使用说得天花乱坠,这个好项目,那个好技术,似乎就只欠资金这个东风了。实际上,如果仔细检查一下就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从股市募集的资金,都没有真正用到项目上去,也没有具体的项目可以投资。资金募集书上列出的那些项目,很多都是胡编乱造,根本没有那么一回事。自然,资金募集计划中提出的各种效益目标,也就根本不能实现了。对投资者来说,指望从这样的企业向上得到回报,也是痴心妄想了。
不仅如此,很多企业从股市募集到资金后,不仅不投向项目,反而将资金用于理财、发放高利贷等,使股市募集的资金不仅没有能够对经济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严重破坏和干扰了金融市场。有的则被企业经营者通过种种手段和途径,转移到了国外。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对企业从股市募集到的资金使用是相当严格、相当规范的,如果企业不按规定用途使用,或募集资金计划中提到的项目是子虚乌有,就会对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
显然,我国在这方面是严重不足的。甚至可以说,迄今为止,尚没有一家企业因为这方面的问题被查处过。也正因为如此,企业在谋求上市时,才敢去弄虚作假,编造项目,编造投资目标,编造效益。
为什么股市会出现一跌不起的现象,为什么股市会在M2已经100万亿、且已经超过美国的情况下仍然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为什么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越来越低。归根结底,就是股市对投资者的回报过低,其中,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按照资金募集计划上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执行,没有实现目标效益,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想一想,如果每家上市企业都能严格按照资金募集计划书上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执行,将项目真正建起来,将效益真正做上去,投资者还会对股市如此失望、如此信心不足吗?股市还会出现资金紧张的现象吗?因为,按照企业公布的募集资金计划中提出的项目,绝大多数都是对经济具有足够支撑力和促进力的,是能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的。可是,从目前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具有这方面功能的上市公司,少得可怜。而能够严格按照募集资金计划执行和落实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联想到金融危机后实体经济陷入困局,且至今没有明显复苏的迹象,与上市企业没有严格按规定分配和使用资金,也不无关系。因为,困局中的实体企业,相当一部分也是上市企业。而这些企业,在上市时,曾经提出过很宏伟的目标,也都有令人羡慕的投资项目。可是,现实却告诉我们,他们所说的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将钱从投资者手中弄过来。至于项目是否投资,效益是否产生,就与投资者无关了。这不仅是投资者的悲哀,更是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的悲哀。
眼下,证监会正在加大改革力度,特别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正在积极地努力。但是,能否产生效果,能否让投资者真正满意,关键可能还在上市企业的质量和效益方面,在于上市企业能否兑现各项承诺,能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中国经济所以没有能够与实际投放的资金形成互动,而在资金大量投放的同时,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企业却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矛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资金的流动性很差,产生的现金流太低。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企业没有能够按照设定的目标和承诺落实,很多企业都将资金当做了玩偶,当做了以钱生钱的工具,而没有真正转化成资本,转化成可以带来财富增值的手段。
所以,在加大改革力度的同时,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让更多的资金成为资本,推动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股市作为直接融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如果不能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能按募集资金计划设定的目标实现,就很难走出困境,并最终有可能被投资者抛弃。谭浩俊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