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里程定价在国内外较为通行
青评论:国内有地铁的城市也越来越多,我注意到,像上海这种按照里程定价的模式比较多,包括广州、深圳也是这种模式。是不是国内大多数城市都用的这种模式?
郭继孚:对,国际也是这样。使用单一票制是因为当初没有技术手段,技术简单,成本低。按照里程定价,至少要有一套中央系统,多复杂啊。
青评论:目前国内有没有使用峰谷票价的城市?
郭继孚:国内确实没有,大家也一直在讨论这个事情。毕竟地铁在中国还是个新事物。
青评论:一般认为,公交属于公共产品或是准公共产品,这也是必须要对其进行补贴的原因。公共交通到底应该在城市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郭继孚:公共交通的定位,很关键的一项,就是应该把它当做城市居民出行的最低保障来看待,是普惠性质的。就像“公交村村通工程”,其实成本是很高的,但票价不能太高,太高的话农民坐不起。第二,公共交通对于中国大城市来说,是解决居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需要想方设法鼓励市民更多选择公共交通。
青评论:在这两点上北京做得还不错?
郭继孚:从2005年北京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开始,北京市就已经认识到,只有发展公共交通,城市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否则这个城市没有出路。而政府在其中要承担很多的责任,不能把公共交通推向市场。在上海、广州等城市,一些线路打包出售,靠市场运作,也不需要政府补贴。但是要注意,只是单纯把优质资源拿出来、价格放开,当然可以做成市场化运作。但城市公交,不全是优质资源,不是所有时间、所有区域都是一样的。夜间没有乘客也要开车,低峰时段列车还要开,成本很高的。
青评论:既然政府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为什么这次还要提出价格调整?
郭继孚:我们现在的北京地铁、地面公共交通的票价,在全国是最低的,在全世界也差不多是最低的。这样低的票价,是不合理、不科学,也是不可持续的。公共交通一定要强调公益性,都是需要补贴的,但并不是说不考虑成本。
现在的票价已经不可持续了。价格太低严重背离成本,同时价值规律也失去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调整也是必要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