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应指向特殊群体
青评论:那么,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应体现在什么方面?
郭继孚:实际上,我们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应该体现在特殊群体的补贴上。把公益性变成一个全民福利,补贴的效用大打折扣,这样的补贴对贫困人群是不合理的。没必要投那么多钱去补贴,而应该定向去改善低收入民生,改善服务。地铁建设资金缺口很大,运营成本也大,地铁票价2元钱,只是运营成本的一半,其他的建设成本、折旧成本都没算进去。
另外,公共资源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调控体系,一定会被滥用。我们公共资源是短缺的,如果公共资源没有让公众体会到约束的话,一定会被滥用,比如从我们的数据来看,北京的高峰期,非通勤比例偏高,比上海、广州都高。
青评论:之前官方提供的数据是高峰时段通勤出行乘客数量比例达到61.7%,公务出行比例为11.8%,生活类出行比例为26.5%。
郭继孚:如果有一定的调整机制,一些没必要在高峰时段出行的人,就不会非得在高峰时段出行了。如果设计了这种票制,能选择的一部分人就选择了,稍微错过一点高峰时段,就省一点钱。当然如果只能省一分钱两分钱,调节作用还是起不到的。价格调整要到一定程度,才能起到调节作用。
青评论:根据国内外的经验,价格调整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郭继孚:有几个原则要坚持。第一是公益性,第二是用户付费——用得多的多付出,用得少的少付出。现在票制太单一,显得太粗放,管理不够精细化。其实城市居民出行,是有很多层次的,有些人需要这样的服务,有些人需要那样的服务。
但如果只是低廉的单一票制,这种服务层次出不来。不过要能够吸引市民乘坐公共交通,一定的优惠还是必要的。但是怎么优惠、怎么吸引人,是有技巧的。最好的办法是直接补贴。比如老人、残疾人、儿童、学生这些特殊群体,可以通过社区等一些组织申请优惠,但这部分优惠只能用在公共交通上。
青评论:北京比较大,按照里程计价,住在城市外围的居民会不会感觉到压力太大?
郭继孚:这种问题可以通过费率设计达到一定的平衡。比如说,距离长的,单位里程费率可以降下来。或者设计一个上封顶,票价最高不超过多少钱。我觉得,票价调整不能只想着眼前,有些原则是不变的,是可以提前设计出来的。
青评论: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依靠科学的设置来形成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票制?
郭继孚:公交票价改革,不改不行,现在的情况已经持续不下去了。但怎么改,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一定要体现市场的原则。票制改革确实有很多手段,可以把价格调整得更合理更科学。但这绝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听着这个东西就害怕。为什么不能耐心地给公众说清楚呢?(罗丹阳 邹春霞)
(来源: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