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股”变成“放贷” 房地产基金变了味
近年来国内房价大幅反弹,然而,国家对炒房等投机性需求的打压令不少炒房客束手无策。不少炒房资金找到了房地产基金这条路。部分房地产基金股权投资的模式演变成了放贷。这样一来,我国新涌现的大量房地产基金性质变了味。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郑知行告诉记者,2013年房地产基金的火爆有多方面原因。其一在于市场看好房价走势前景,房地产基金有比较稳定的高回报;其二在于房地产基金时间周期短,退出更加便利。
另外,近年来国内新涌现的房地产基金大多投资门槛低,投资周期短,投资回报较高,这些特点催生了投机炒作的需求。
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新涌现的房地产基金投资门槛通常仅为200万元-300万元,投资周期最快只有1年-2年。投资模式也偏离了股权投资的本质,往往以债权投资居多,投资回报可能高达20%-30%。个别投资项目甚至出现“面粉”比“面包”还贵的奇怪现象。
“今天面粉比面包贵,但预期明天面包会涨得更快。”一家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银行信贷额度趋紧,房企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融资方式。而有了高房价的预期,企业也愿意去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
记者了解到,国内房地产基金目前主要布局在住宅市场,通过“赌房价上涨”来获得收益。在操作上,往往是先有特定项目之后,再去筹款拉钱。一旦这一项目出现风险或者开发商资质出现问题,该基金的风险可想而知。
“目前来看,国内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行业风险比较大,在这些区域布局的房地产基金可能面临较大的退出压力。”郑知行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