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创新发展论坛”在佛山举办

2018年09月26日06:56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创新发展论坛”在佛山举办

  9月21日,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与中国商业股份制经济联合会主办,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承办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创新发展论坛”在佛山市举办。

  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作为积极参与这一进程的社会力量,可以起到什么作用?民营企业如何打造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扶贫模式?9月21日,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与中国商业股份制经济联合会主办,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承办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创新发展论坛”在佛山市举办。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论坛的主旨是在全国范围内就精准扶贫领域发现一批具备创新性、突破性、可复制的优秀案例,对精准扶贫工作中创造出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并发挥其作用;同时利用社团、媒体力量对其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大力宣传推广,从而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尤其是广大企业力量向扶贫一线聚焦,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大合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与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扶贫、教育文化扶贫等议题展开讨论。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农业部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巡视员王乐君、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等众多来宾就民营企业如何参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展开对话,深入探讨了民营企业如何打造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扶贫模式。

  加大“城归”回乡发展政策支持力度

  “从全国的扶贫工作来看,短期靠打工,中期靠产业,长期靠教育,打工一人脱贫一户,创业一人脱贫一拨,农民工为精准扶贫正在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表示,中国农民工具有劳动力、资金、技能双向流动的特点。过去把海外留学回来的人员叫做“海归”,现在同样可以把在城市经过打工磨炼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称为“城归”。“城归”正破解着以往难以解决的难题,在经济转型中呈现出新的亮点。

  在杨宜勇看来,“城归”人群首先解决了长期以来在中西部地区难以留住劳动力的难题。“城归”成为了帮助农村脱贫的能人,其次,“城归”还解决了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在末梢神经上发力的难题。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受制于城乡差距的逐步拉大,“城归”把能动资源和乡土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已经产生了持续发展的新的动力。

  他进一步强调,“城归”创业涉及农民工的发展,应该加大“城归”人群回乡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欧美发达国家许多中产阶级有相当部分来自于蓝领,中国未来的社会不断扩大中等社会阶层,其中一个发力点应该是农民工企业家和农民工技能人才。

  乡村振兴重在搭建产业平台

  输血变成造血的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之路该怎么走呢?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巡视员王乐君认为,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根本。作为企业参与扶贫首先还是要找市场,不能盲目依赖政府。政府就是要做好规划,培育主导产业,同时要完善相关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包括有关的政策。

  第二,要处理好企业的盈利和农民增收,就是双赢。企业扶贫首先自己要发展壮大,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建立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的连接机制,让贫困户、农户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

  第三是处理企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环境资源的保护很重要,保护资源是一个红线。

  第四,要处理企业与新主体的关系。我国家庭农产、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多元化发展非常快。与此同时,不同的主体也有不同的优势,所以扶贫也好,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好,一定要探索产业特点跟不同主体优势互补结合的途径。

  谈到企业市场主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表示,贫困地区要发展,贫困人口要可持续发展、脱贫致富、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必须要走产业扶贫的道路。企业在农村不仅可以和农民工结合,还可以跟资源拥有者农民相结合,挖掘农村原生态的、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但是,这些如果要作为产品发展,都需要企业的市场主体助力。

  民营企业探索创新产业扶贫

  农业农村部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也表示,民营企业参加精准扶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理念。中国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第二,怎么服务农民、帮助农民,是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形式,还是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民的方式。第三,怎么富裕农民。作为企业家,怎样回馈社会,如何帮助农民,增加农民的收入,也体现社会责任。

  在打造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扶贫模式上,民营企业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据碧桂园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副总裁朱剑敏介绍,2018年起,碧桂园集团将扶贫上升到主业的高度,确立地产是扶贫基石、扶贫优于地产的“双主业”发展模式,组建数百人的专职扶贫队伍,结对帮扶甘肃东乡县、江西兴国县、河北平山县等全国9省14县,惠及3747个村3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碧桂园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探索推进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教育扶贫扶智、就业扶贫扶技及其他创新形式在内的“4+X”扶贫模式。通过“寻找一批致富带头人、寻找一批老村长、寻找一批深度贫困人口”计划,助力农村青年人才建设,帮助更多返乡有志青年圆梦想,助力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

  ■链接

  中国扶贫经验受海外重视

  9月20日至22日,2018“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商务官员考察暨商务投资与旅游合作交流会在广东佛山举行。来自菲律宾、巴拿马、喀麦隆、古巴、南苏丹、斯里兰卡和科特迪瓦等21个国家的91位商务官员组成考察团,走进碧桂园集团(美的集团)进行为期3天的考察与交流。本次活动由商务部主办、商务部国际官员研修学院与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联合承办、碧桂园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在考察过程中,多位发展中国家官员对碧桂园集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对全国13县开展结对帮扶,创新“村企党建共建”的模式,参与“一村一品”农特产品的推广与对接销售渠道,开展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并提供就业渠道,助贫困学生圆上学梦,帮留守儿童、独居老人拓展和引入医疗资源的高度社会责任表示钦佩。

  来自国内外近百位嘉宾深入探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脱贫攻坚问题,分享中国产智扶贫、乡村建设经验,促进国际减贫领域的交流,为中国乃至世界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智慧。

  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表示,将中国的扶贫经验分享给全世界,进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将国际上的有益经验引入中国,推动中国扶贫工作的发展,是中国的希望。交流与沟通,合作与共享,是中国与世界在攻克贫困问题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他还指出,减贫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事业。中国扶贫基金会将致力于为中国与世界在这一领域间的沟通架构桥梁,推动其交流与合作。

  撰文/摄影:李广军

(责编:冯粒、曹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