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在世界最大丹顶鹤越冬地看见美丽中国

2022年03月14日09:05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新华社南京3月12日电(记者陈圣炜)早春三月的暖阳洒向中国东部滨海城市江苏盐城的茫茫湿地,穿过层层芦苇,唤醒还在睡梦中的丹顶鹤。这群优雅的“舞者”轻盈跃起,在高空盘旋片刻后一路向北。

  “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丹顶鹤高亢嘹亮的鸣唱间隙,回响着一支它们听过无数遍的曲子——《一个真实的故事》,歌中讲述的徐秀娟的故事让许多人动容。

  1986年,徐秀娟带着两只丹顶鹤蛋,登上从黑龙江开往江苏的列车,全程用体温帮助鹤蛋孵化。两天后,这两枚来自中国东北的丹顶鹤蛋抵达盐城,并成功破壳。

  1987年,徐秀娟在盐城培育丹顶鹤的第二年,一次野外工作中她不幸落水,永远留在了这片湿地。

  不过,徐秀娟牵挂的事业没有画上句号。几十年来,一代代驯鹤人接过火炬,在盐城荒滩上续写新的奇迹。

  丹顶鹤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盐城丹顶鹤越冬地距离市中心约40公里,茫茫草滩,人迹罕至。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鸟类繁育中心副主任陈卫华在这里工作了30年。

  陈卫华不善言辞,却与丹顶鹤特别亲近。每每走进幼鹤饲养区,小鹤们便主动凑过来,陈卫华也用“鹤语”招呼着它们。

  1992年,19岁的陈卫华第一次走进保护区,又惊又喜。喜的是“见到了从未见过的丹顶鹤”,惊的是保护区生活环境之恶劣。“夏天蚊虫多到能爬满整个裤腿,每天喂食都得穿上雨衣防止被叮咬。”陈卫华回忆,刚来时条件实在艰苦,风里裹着沙尘和盐碱,吃水、用电都成问题。

  不过,陈卫华耐得住寂寞,一干就是30年。除了人工培育丹顶鹤,他还要协助保护区为野生丹顶鹤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上世纪80年代,滩涂围垦、盗捕鸟类等行为较为猖獗,引发当地政府关注,下决心设立保护区。

  盐城坚持沿海湿地“为鸟让路”,实施退渔还湿,禁止围垦滩涂,在湿地上划出一道道生态红线。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区内水面和空中的各类设施相继拆除、迁出。国网盐城供电公司把保护区内的架空线路全部入地,在鸟类栖息较多的湿地外围电力线路上搭建人工鸟窝,引导鸟类安全“落户”;提升保护区外围区域杆线绝缘率,降低野生动物触电风险。

  如今,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每年约有600只丹顶鹤在保护区越冬。不仅是丹顶鹤,盐城更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的“加油站”,每年约300万只候鸟经停歇脚,近百万只在此越冬。

  盐城的“绿色家底”让当地人自豪,也为盐城赢得世界认可。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其所有申报点位均位于盐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陈卫华看来,这是对自己过去30年工作的肯定。“一辈子与鹤为伴,做一点利国利民的事,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他说。

(责编:王震、陈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