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建设 促进交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减污降碳的重点领域,交通系统低碳化是实现交通领域“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公路交通重要的服务节点,地域范围较大,空间区域边界明显,具有较强负荷及资源禀赋。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高速公路服务区全年昼夜无休运转,照明、空调等能耗巨大,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比例不断提高,服务区用能需求不断增加,碳减排压力逐步加大。
近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发布了《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以行动为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绿色交通落下了生动的注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控制指标、碳排放量核算、评价与认定等内容,并形成相应的评价认定工作流程和提交技术材料要求。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动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建设,降低服务区碳排放量,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开展零碳服务区评价及认定,推动实现了服务区的零碳运营目标。通过制定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标准,在我国高速公路进行应用推广,全面支撑“交通强国”战略实施和“碳中和”愿景实现,更好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近年来,为落实绿色交通建设要求,交通运输加快建设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中显示,据统计,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约7500个,每个服务区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达500吨。这就意味着,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可达375万吨。
在国家“双碳”目标、交通强国建设的形势与要求下,和当前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高排放现状面临的挑战中,建设零碳服务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
目前,我国山东、江苏、天津等省市在零碳服务区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方面,已开展积极探索。
如山东高速集团以济南东服务区为试点,打造了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高质量的零碳服务区试点示范工程,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零碳智慧管控、污废资源化处理、林业碳汇提升四大系统工程,利用服务区的屋顶、小车位、边坡等区域铺设了3.2MW光伏,设置了3.2MWh储能系统,装机容量和储能规模位居目前全国同类服务区建设项目首位,实现了服务区用电100%“绿电”供应和“电中和”运营。
江苏姜堰启扬高速白米服务区通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实现整个服务区工作、生活的相对零碳运行;“近零碳”高速服务区泰州白米服务区通过在服务区实施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终端用能设备节能减排、能源实时监测等能源降碳措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辅以增加绿植面积等绿化方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长深高速天津段津南服务区通过升级改造,利用屋顶光伏、车棚光伏等多个场景,综合运用“光伏发电+新能源服务”,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35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00吨,还可向电网提供30万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多个省、市服务区也表现出开展零碳服务区评价或认证等方面的需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